旱作马铃薯产量及水分运移受覆膜与沟垄种植模式影响

更新时间:2020-01-11 来源:农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农学论文】


  
  目前,干旱以及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发展中面临着严重的水分匮乏以及产量较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本文针对覆膜与沟垄种植模式影响旱作马铃薯的产量及水分运移展开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马铃薯的发展现状
  
  现如今,我国多数地区马铃薯种植技术水平落后、种植方式单一,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马铃薯无序生产,进而影响市场的规范运行。与此同时,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由于降水资源利用不合理、马铃薯田规划不科学,进而马铃薯在正常生产期间得不到充足的水分供应,不利于促进马铃薯正常生长,也不利于马铃薯规模化种植,严重制约生产产量。
  
  2 旱作马铃薯受覆膜与沟垄种植模式的影响分析
  
  2.1 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果的影响
  
  不同覆膜与垄沟种植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产量增长幅度存在显着的差异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可知,实行全膜双垄垄播种植技术(A4)以后,马铃薯的生产率高达 85.0 %,实行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技术(A3)以后,马铃薯的生产率高达 75.0 %,均高于传统平畦不覆膜种植技术的马铃薯产量,由此可见,两种种植技术相比较而言,第一种种植技术应用后的马铃薯产量高于第二种种植技术,以上两种种植技术均能提高旱作马铃薯的产量。当采用半膜膜侧种植技术(A5)时,其与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技术的产量相差较小。不同种植技术下,马铃薯田的水分利用效果不一,具体排列方式(由大到小)如下:全膜双垄垄播种植技术(A4)、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技术(A3)、半膜膜侧种植技术(A5)、半膜沟垄垄播种植技术(A6)、平畦覆膜种植技术(A2)、传统平畦不覆膜种植技术(A1),其中 A4 比 A3、A5、A6、A2、A1 高于 83.8 %、25.3 %、0.6 %、4.9 %/19.3 %.
  
  2.2 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旱作马铃薯由于种植方式存在差异性,进而其产量性状也不尽相同,大薯个数的增长率介于 0.9 %-42.7 %之间,这其中不包括平畦覆膜种植技术,传统平畦不覆膜种植技术下的大薯质量均显着低于其他五种种植技术的百分率;传统平畦不覆膜种植技术下的中薯个数率均低于上述五种种植技术,个数率介于 41.7 %-68.6 %之间,质量百分率增幅介于 6.5 %-28.9 %之间。大薯与中薯个数率之和最高的是 A4,大薯与中薯百分率之和最高的是 A5.A1 绿薯率为 3.8 %,烂薯率为 6.4 %,最低绿薯率为 A4,最低烂薯率为 A2.
  
  2.3 水分运移特征影响
  
  马铃薯种植方式的不同,其不同生长阶段下水分运移特征也具有差异性,土壤注水量随着马铃薯播种时间的不同,其变化情况显着。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马铃薯播种后,六月末之前,植株的水分含量较大,能够满足植株生长的水分需要;六月末之后,虽然降水量逐渐增加,但是马铃薯田的储水量较少,A4、A5、A3 种植技术在土壤处理方面均具有显着的贮水效果。由此可见,覆膜与垄沟种植模式对于水分运移具有重要影响。与此同时,不同种植方式对马铃薯田的水分蒸发量具有不同影响,除去不明显的组间差异以外 (A2 与A4,A3 与 A5),其余组间差异性对比较明显。
  
  综上所述,覆膜与垄沟种植模式能够适当增加马铃薯的产量,为马铃薯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并且为之提供充足的水分资源。这不仅有利于提高马铃薯产量,而且能够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由此可见,覆膜与垄沟种植模式值得被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秦舒浩,张俊莲,王蒂,等。覆膜与沟垄种植模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形成及水分运移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02):389-394.
  [2]王颖慧,蒙美莲,陈有君,等。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03):147-152.
  [3]秦舒浩,代海林,张俊莲,等。沟垄覆膜对旱作马铃薯土壤养分运移及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01):38-41+71.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nongxuelunwen/2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