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教育应对策略探讨

更新时间:2019-07-18 来源:摄影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摄影论文】

  【摘要】中国的摄影教育与世界摄影教育体系共生,不过发展较为迟缓。但新时代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各种新技术的共享,给中国摄影教育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我国自身的摄影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还有许许多多必须应对的问题,而如何应对,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则是对我们新时期摄影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次严峻考验。从培养人才的目标制定,到具体课程的设置,以及摄影教师的自我重塑,本文的探讨,意在为现今摄影教学的改革提供些许的依据与方向。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影像民主化 摄影教育 策略
    一、目前我国摄影教育的 SWOT 分析(一)优势(Strengths)1.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摄影爱好者,作为公共课程的摄影教育在各大高校已经趋于普及,尤其是艺术与设计、新闻、传播相关系科均开设摄影课程,专门的摄影系科与摄影学院正在走向成熟,它们已经针对专业需求为社会及各大高校培育了大量的摄影人才。
  2.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必带动摄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摄影产业对摄影人才的需求也将日益增加。
  3.数字时代带来了资讯的便捷,有关摄影学科方面的资讯与知识可以实现“同步共享”。
  4.数字摄影在降低摄影入门技术的门槛同时,也简化了原先复杂的工序,后期影像处理,则由暗室操作变成了明室里的电脑处理。
  5.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带来了课堂的革命,尤其替代了传统摄影实践教学“手把手”式的技艺传授。
  6.私立的摄影学校或培训机构正在茁壮成长。
  (二)劣势(Weaknesses)1.对于摄影的宏观认识与研究十分不足,理论研究仍然薄弱。
  2.普遍缺乏优秀的师资队伍,尤其是欠缺国际水准的教员。
  3.我国高校现行的摄影教育,仍然偏较重于技术与技巧的传授,对于人文思想与艺术素质的培养则较为忽略。
  4.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滞后,不具备全球化的眼光。
  5.教育体制不够灵活,教学管理相对落后。
  6.学生尚不是完全自主地选择摄影专业,许多学生选择此专41影别策划:电特教育教学研究4业是因为它好考而且学习压力小,生源质量一直是困扰各个摄影院校的难题。
  7.国内还没有建立起一所真正独立的摄影学院。
  (三)机会(Opportunities)1.数字摄影的全盛时期已经到来。
  2.摄影已受到全民的重视。
  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对摄影的消费能力与对摄影教育成本的承受能力,也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4.校际和国际之间的学术、创作与教学的交流日渐增多,优秀学生与青年教师基本上都可以获得短期出国访问学习的机会,先进的摄影技术可以异地共享,这对于摄影教育观念与教学思路的改进,将具有积极意义。
  5.摄影教育已经受到广泛的重视,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投入每年都在增加。
  6.摄影创作已经进入当代艺术的舞台,在艺术收藏与拍卖场上屡创业绩。
  7.国内的报业集团和各大媒体正在不断壮大,摄影人才的需求量年年在增加。
  8.具有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潜力。
  (四)威胁(Threats)1.摄影教育资源外流,国内摄影教育市场日益受到欧美的瓜分。
  2.数字化令摄影的专业性门槛降低。
  3.影像市场的虚高不下,带来了摄影教育之中急功近利的行为。
  4.原有课程中的强项,在数字时代风光不再。相关教师面临转行或被淘汰的威胁。
  5.生源出现新变化,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 80 后乃至 90 后的独身子女,在自立能力方面显得相对较弱,心理承受能力大不如以前的学生,导致师生关系变得更为紧张或复杂。
  6.商业社会人人自强图新,由于从事摄影商业经营的收入要大大超过当摄影教师的薪酬,师资队伍由于出现相对的贫困化而人心浮动,教师忙于谋求生财之道,无法安心于教育岗位。
  7.利益与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教师与基层领导之间产生矛盾,严重阻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显而易见,当摄影技术与技巧教育的优势不再为高校所独享的时候,高校的摄影教育的发展,也就很快会进入一种瓶颈状态。如果我们仍然停留在原先的教育思路上,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话,那么高校摄影教育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了,而那些体制灵活的私人培训机构,则将具有十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其实,相比而言,高校的优势在于一所大学长期以来所养成的人文传统与众多有识之士的智慧合力所形成的人文环境,及其各大高校自身所拥有的人文科研方面的软硬件资源,说白了,大学的优势显然就是人文的底蕴。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高校摄影教育的重点,必将从摄影技术技巧的教育,迅速向着影像文化的教育过渡,而缺乏文化滋养的摄影教育,注定是没有前途的。
  二、应对策略从以上势态分析法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摄影教育中所将面临的问题及其该采取的策略。在对待摄影的宏观认识与研究方面,应该以全面系统和有机的眼光来做深入的研究探讨,从教学目标的制订到教学课程的设置、新型教材的编写、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的改进、教学大纲的系统论证与实践课程的科学安排等等,都需要全新的发展的和普遍联系的眼光和具有前瞻意识的智慧,来理性地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解决。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明确摄影教育的根本任务,改变摄影教育的人才观,开启摄影教育的新思维,寻求新时期摄影教育的出路,必须在对摄影进行定位的同时,重新对摄影教育定位,继而对摄影教学所授知识进行定位,然后对传授摄影知识的摄影教师定位,再由教师对其摄影课堂进行定位。层层落实,方可到位。
  给摄影定位,须明确 :摄影究竟是什么?摄影的功能和社会价值何在?摄影的历史和发展趋向如何?须将摄影历史、摄影本体和摄影的批评这三部分研究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必须首先完成摄影的理论建设。而事实上,中国摄影理论的研究,尽管近些年来有较大的进步,但总体来说仍然非常不尽人意,许多最为根本的理论问题,至今依然没有理清楚。要解决摄影理论上的问题,则仍然必须依靠强而有力的学术队伍,而学术力量最强的地方,则是在高校。可见,理论学术的研究,理当是摄影教育责无旁贷的义务。早在十七年前,本人就 以“摄影是什么”和“摄影的分类研究”为题撰文阐述自己的观点,但是孤掌难鸣,势单力薄,终究难成气候。这部分另将单立课题探讨,恕不作深究。
  只有给了摄影明确的定位,才能给摄影教育以准42影别策划:电特教育教学研究确的定位。新闻摄影隶属于新闻学范畴,必须派生在新闻学院的门下,如果美术学院开设新闻摄影系科,由教授艺术摄影的教师来讲授新闻摄影,则必定乱套 ;同理,以新闻传播学院的学术基础开办商业摄影专业,则也未免牵强。从艺术院校里培养出来的新闻摄影记者,则必须在实际工作之中,进行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可见,各归其位,各为其政,方是正道。
  由于我国还没有能够对教学质量进行如实评价的权威机构,也没有任何能够起到舆论监督的教育批评,所以,各类课程的设置,实际上尚处在一种缺乏科学系统论证的半失控状态之中。如果真要杜绝这样的失控,则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教育评价与监管机制,但目前至少尚无可供借鉴的现成范式。由于摄影学科的专业性强,许多教学内容,存在着明显的重复或重合的现象。
  表面看,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领地,但在知识的展开方面,则难免会交叉,甚至重复。过去一直遵循着教师权威的教学惯例,这里的权威其实就是教师在知识方面所拥有的独特性与优越性,所谓“各专一行”,而在知识的相互连接方面,则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摄影教师之间往往缺乏教学内容方面的沟通与交流,这也导致了课时与资源的浪费。宏观上的校与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固然重要,而常态中的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有关教学内容方面的交流与研讨,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无论是教学环境的作用,还是教学内容的影响,其实,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因此,摄影教育最为关键的角色仍然是合格的摄影师资。
  (一)给教师定位──师资队伍的建设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培养人才,对于大学来说,首要的任务理当是师资队伍的建设。
  1.三代人的努力纵观我国自身的国情,各个高校的摄影师资队伍建设,都大致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三代人共同奋斗的时期,都遭遇过一个在努力传承与创新之中进行蜕变的艰难历程。在短时期之内,我国现有的师资力量还无法完全满足摄影迅猛的发展之需,摄影创作中所出现的“现象超前,理论滞后”的巨大反差,从表面上看是理论学术研究的不足,而实际上还是证明了我们摄影师资的滞后与缺失!
  2.教师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在师资不足的局面下,如何充分发挥摄影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创造性才能,这又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一般情况下,高校摄影教师的工作量,要大大高于其它普通专业,而他们自身的学习成长,则就大受局限,时间一长,摄影教学的质量势必就会受到影响。如果学校从精神上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爱护,施以足够的奖励措施,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质量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团队合作是发挥教学合力优势的最佳选择,而前提条件则是教学团队内部的精诚团结与无私协作,教学主管人员在这里承担着协调上下和营造宽松友好办公环境的任务。一个教学团队齐心不齐心,首先得看领导成员之间齐心不齐心,当然关键还是取决于部门领导的“德”与“才”。
  3.优秀资源,社会共享摄影教育要谋求发展,师资不到位,则难以起步。反过来说,优秀的摄影教师,是我们摄影教育界的稀缺资源,是属于全社会的共同财富,不应局限供职于某所高校,应打破校园围墙之内的局部利益,让全社会来共享。
  4.教师自身的改变数字化时代给人们带来的最大便利就是信息资源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享用,以拥有丰富知识量的教师,此时在互联网面前,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光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的教师,其实正面临着异常尴尬的局面。面对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来源,老师的知识显得不再具有权威性和全面性,“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否还经得起数字时代的考验呢?教师自身需要进行哪些改变呢?
  (1)从老师到“师友”──改变自己的身份在数字时代,教师所掌握的有限知识,是不能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望的。一些新鲜的事物,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求新求异求变方面,学生显然要比教师来得积极和自主。数字摄影中的许多新概念、新技巧、新软件的运用和可能达到的最新效果,学生的自学速度和自学能力,则明显地优于大多数的老师,实际上学生所关注的某些领域,老师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更不要说去指导学生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摄影教师,在认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必须有一种开放的胸怀和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将教师过去师道尊严的权威地位,改变为现今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主动地在“师”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层“友”的涵义,变成更具亲和力的“师友”。
  (2)“互动式教学”──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过去由于信息渠道不畅,教学资料匮乏,摄影的教学模式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口传身授”,以示范与说明相结合,老师所给出的示范,往往就是学生心目中影别策划:电特教育教学研究4的标准。现今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学生在互联网上可以看到更多的更加精彩的案例,教学上所遇到和所执行的各种标准也都与国际实行了同步。教师备课离不开互联网,上课的课件也都是多媒体课件,其直观性与互动性得到了加强,老师在阐述与示范方面所留出的参与空间,则大大地超过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传统意义上的“授──受”单向直线式的知识传播方式,早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课堂的需求。摄影教师需要在民主、平等和轻松的课堂环境下,与学生展开新知识的分享与探讨,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互勉共进”的双赢局面。
  从“一言堂”式的课堂,变成“众议庭”式的互动平台,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地获取,活跃的不仅是课堂气氛,还有师生的思想和探求未知世界的触觉。学生可以在民主、平等和友善的环境之中,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而老师则鼓励同学之间相互辩论。为此,学生须在课前作搜集资料方面的准备,课后又得作思路的整理与总结,这些准备和整理,其实不仅包含了该课程应掌握的核心内容,更关键的是可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其兴趣,拓展其思维。讲授这样的课程,老师其实一点也不轻松,除了须提前准备必要的课程内容以外,还得精心准备许许多多与课程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得时时刻刻保持着思路的清晰,在课堂上得认真倾听各个学生的各种表述,并不时地加以点评与鼓励,主持这样的以某一特定知识点为核心的,并带有明显互动性质的“讨论课”,老师在现场控制力、随机反应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得具有很高的水平。讨论课程的另外一个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可以打破课堂时间与空间的制约,让学生主动地将课堂以外的时间充分地利用起来,为了主动地获取摄影的知识与技能,他们会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和网络等工具,来补充课堂内容上自我感觉到的不足,以最新最活的知识来弥补教材知识的滞后。这种以点带面,以一当十的做法,十分适合于求知欲处在最为旺盛时期的青年学生,同时又适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摄影学科。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过程始终是愉快的,他们在一次次被激励的过程中超越自己,会显得很有成就感。
  (3)“科研促进教学”──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在数字时代,摄影教师还必须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过去人们通常较为看重教学本身,而相对来说则轻视了创作,忽略了科研,误以为创作与科研会分散自己的教学精力,影响到教学的质量。19 世纪初,德国的柏林大学就倡导“洪堡传统”,强调“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大学之所以能够长期生存下去,能保持住其学术上的崇高地位,就是因为不断有新的学术思想和新的科研成果涌现出来。作为一个新时期的摄影教师,就必须意识到创作、思想和科研在教学之中的作用,很显然,教学就是要将知识进行传递和应用,并在传递应用之中进行融合与创新,如果教师不因势利导地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就无法给自己的身份完成一个准确的定位。而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保证给学生提供最新和最有益的知识技能,则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创作水平、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的发挥。
  (4)“拓展与修内”──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异常迅速,稍稍不留意就会落伍。对于教师来说“,吃老本”铁定是会被淘汰的,而若以传统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又显然是低效和滞后的。摄影这个日新月异发展的学科,它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动态信息的发布,即使你具备全息的大脑,你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你可以全天去搜集资料,你也仍然无法达到对摄影的完全掌握。
  正因如此,摄影教师的自我定位就显得异常重要,教师不是图书馆,教师不是百科全书,教师不是万事通,教师只是领头人,教师只是兴趣的引导者,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因此,教师对于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应当有足够的认识。除了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以外,教师还需要掌握更为广泛的社会人文、心理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学会有耐心、有爱心和有责任心,要于时时事事处处做到为人师表,以自身的言行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这才是坚守了教育之本。除了要最大限度地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还得时刻用心去体会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这样教师才会发现问题,及时地去做督促、提醒、修正和匡扶的事情。
  (二)摄影教育理念的拓展摄影学科的发展速度早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无论是摄影技术的更新换代,还是创作观念的迅速变化,都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对摄影教育来说,尤其是在原先课程的基础之上,应该作哪些应对与调整?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上该作怎样的拓展?如何使用自己的教材?如何看待教材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在如此纷乱的摄影现象之中,如何进一步加强摄影的基础理论建设?如何向国际水平看齐?如何以国际化的视野看待摄影人才与摄影人才的培养?如何根据毕业44影别策划:电特教育教学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来重新规划我们的摄影教育?所有这些问题,我们都将无法回避。
  1.专业基础学科的建设(1)“摄影史”、“摄影构图”、“照相机与镜头”、“摄影光线处理”、“艺术鉴赏”、“色彩构成”、“照相基础”等传统基础课程,仍然是摄影视觉感受培养的重点,非但不能废弃,而且还需加强或拓展。
  (2)为提高学生计算机图像处理的能力,需分阶段开设前后期包括软硬件在内的计算机影像处理技术与技巧一类的课程,如“数字摄影的硬件使用”、“数字影像的后期处理”和“数字摄影的色彩管理”等。
  (3)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更具有针对性。如新闻摄影课程必须针对我国的国情,必须结合实际的需要,并与“大众传播”、“新闻采编”和“新闻史”等课程结合起来;而商业摄影必须开设“时尚摄影”、“大画幅摄影技术”、“静物与产品摄影”“、数字后背技术”和“商业摄影高品质影像控制”等课程。
  (4)强调视觉教养,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视觉读取与描述表达能力,在影像时代保持专业领先的地位,可开设“摄影作品分析”与“摄影视觉语言的表达”等课程。
  (5)在强调摄影实用性的同时,提升摄影视觉语言的艺术性表达与创意技巧,开设“实用摄影”与“创意摄影”课程,并在艺术创作一类的摄影课程之中加入“视觉心理学”和“摄影美学”等课程,以增加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与人文内涵。
  (6)提高课堂效率,重视课型设计,尤其要推广师生课堂互动的教学方法,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教学方式尽量灵活多变,教学内容也应多元化。
  (7)引导学生重视环保,从每个细节上确立环保和节能的新人文概念,将素质教育导入专业教育之中。
  (8)倡导影像文明。影像民主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影像制造的失控和泛滥,视觉垃圾会充斥着我们的视觉环境,我们的眼球会不时地受到来自任何地方的多余而无益的视觉信息的冲撞,这些成堆的多余的影像会令我们感到不适或不安,甚至会引发心理焦虑或精神方面的恐慌。呼吁影像文明和视觉环保,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将是针对所有影像制造者们的文明要求。而在今天的高校摄影教育中,必须将这一提倡影像文明和视觉环保的新主张融合到我们的摄影常规教育之中。
  2.新学科的发展根据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需求,设立新学科,如原先属于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如“视觉心理学”可以和“摄影视觉原理”结合起来,形成“摄影视觉心理学”或“摄影格式塔研究”,而网络、手机和各类电子出版物的盛行,也将催生出“新媒体影像”课程。
  3.人文通识学科的补充与整合大学中的人文通识课程,包括“英语”“、历史”“、美学”、“心理学”、“大学语文”(包括“古代汉语与古代文学”)、“哲学通史”、“文学写作”和“传统文化经典”等,对于大学生的品格、性情和思想的成长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大学的优势,其实就是大学自身人文传统的优势,摄影系科或摄影院校就是依托了这样的人文传统优势,方才能够立足于世界。而反过来,如果是一所没有任何人文传统的学校,其摄影专业的发展和毕业生的艺术人文素质,势必也会大打折扣。
  人文思想是艺术价值的根本所在,万万不可丢弃!摄影人才,不能是只会摄影的专才,而应当是掌握了摄影手段的,并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具有一定思想深度、文化素养和艺术品味的通才。这实际上就是摄影系科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选择 :是以急功近利的方式培养短期实用的摄影技术工作人员?还是以长远的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眼光,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和目标的掌握多种技能的高素质的摄影通才?
  各个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人文传统优势,发展自己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个性特色,并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进行横向联合授课,取长补短,从兄弟院校之中,取得相应的可以共享的教育资源,完成人文通识课程的整合。很显然,中国摄影教育正面临着从传统摄影技术教育向现代影像文化教育的转型,为了顺利地进行过渡,中国摄影教育的策略应当作适时而适中的调整,在确保我国摄影技能型人才教育培养的前提下,应加大对影像文化教育的力度,提高技能型摄影人才的人文素养,并逐步地建立起真正以影像文化教育为核心的摄影学院,这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yishulunwen/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