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生物教育实习现状调查与思考

更新时间:2019-06-13 来源:生物教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生物教学论文】

    摘要:通过对师范院校生物教育实习现状调查,了解基础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的生物教育实习模式、实习学校生物教育状况及生物教育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等,并对高师院校课程设置、教育实习管理等问题进行反思,为高师院校生物教育实习和课程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生物教育实习;调查;思考

        对生物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生物教育专业的实习生进行问卷法和座谈会两种形式的调查,从生物教育实习现状反思师范院校生物教育专业与中学生物教育改革联系和培养高素质、符合时代要求变革的优秀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借鉴。下面是我们初步调查结果及几点思考。

  1 调查的内容与步骤

    本次调查围绕以下问题研究:1、实习学校对教育实习模式看法和建议,包括对实习生的态度、管理等问题;2、实习生教学能力的调查包括自身素质、教学方法等存在的问题;3、实习生有待于自身发展的问题,包括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等,对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提供哪些科学的依据。调查对象是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类)的298名实习生(2003年120名、2004年178名),他们的实习学校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北部10个市、县的20多所中学,其中包括分布在城镇、农村、矿区的省示范中学、市示范中学及普通中学等。同时,还有少部分分散实习的学生,他们回到自己家乡(全国各地)实习。
  首先,制定问卷。根据师范院校生物教学论课程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进行初步分析,并结合实习生分布的区域与学生交流后编制问卷。其次,发放问卷。共向两届学生发出300份问卷,收回281份。再次,到部分实习学校与指导教师座谈,就问卷中问题征求意见,并听取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态度。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关于生物教育实习模式。目前,师范院校的实践主要通过教育实习进行且模式单一。生物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生物系专业的独特课程,但我国的生物教育实习在师范院校课程中是个相当薄弱环节。不论是组织形式、实践时间安排,还是对指导教师和实习生评价考核等。虽然在实习前安排见习活动,往往拘于形式。如教育实习时间问题,调查得知,83%的实习生认为增加教育实习时间有必要和很有必要,15%的学生认为不必要,2%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我国教育实习通常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的第一学期集中进行,大纲规定本科生6~8周时间,专科4~6周,与国外教育实习时间无法相比。正是由于教育实习时间太短,加上生物课程在中学阶段课时安排较少,长期以来,生物教育实习变得程式化、狭窄化,即学生跟班听课一段时间,上几节课,再组织一次班会活动,实习总结一下宣告实习结束。这样的实习模式难以提高师范生对教师工作崇高性的认识,也难以帮助师范生真正解决从“学生应该如何教学”到“亲自实践如何才能教学”的过渡问题。实习生平时与中学缺乏联系,只靠短时间的一次性教育实习,师范生何以能有效地掌握教师职业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呢? 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国外师范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逐步加强教育实践,其中教育实习时间有增无减。联邦德国的师范教育过程虽然各州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学学习阶段,第二阶段是教育实习阶段。实习阶段的时间长短各州不尽相同,但最短为16个月。日本把教育实习分为观察、参与、实习三步骤,规定教育学科、教材研究、技能实习的学分为39分,占四年必修136学分的28.6%。法国的师范院校实行连续性教育实践。至于15%的实习生认为不必要增加实习时间,经座谈了解到:一部分学生认为教育实习是一种形式,只要能取得学分即可;另一部分认为实习时间与报考研究生的准备工作相冲突,耽误考研的复习,从而影响教育实习的质量。

  2.2 关于实习学校对生物教育实习生的态度。在教育实习中,对自己工作成绩的自我肯定和获得学校领导、指导教师、同学们的认可,是实习生获得自信的力量源泉,也是实习生继续发掘自我潜力的动力。经调查,66.6%的实习学校领导和指导教师对生物教育实习的工作很重视;33.4%的学校不重视。可见,大部分的实习学校领导和指导教师能够关心和爱护实习生的教学和生活,少部分实习学校认为此项工作是负担,而且打乱了正常的学校教学秩序。表现在,一是认为师范生教育实习只是走形式,尽量让实习生少上课或不让实习生上课(仅上几节实验课),甚至实习生讲授的课程章节内容指导教师重新讲授。而另有一些学校却恰恰相反,只要实习生到校,指导教师安排他们职责内的工作让实习生去做,就不再过问,没能给实习生正确的指导。二是不关心实习生的生活及学习环境。有些距离学院较远的县市中学的实习生住宿、饮食等生活条件较差,也没有安排固定的办公、学习场所,影响他们实习质量。另外,实习学校的学生对待实习生的态度亦不相同,一般普通中学的大部分学生喜欢实习生,因为他们彼此年龄相差不大,能够相互适应沟通,没有代沟。而有些重点中学的学生认为实习生教学水平低,会耽误他们学习,从内心排斥实习生等。

  2.3 关于生物教育实习生的自身素质问题

    实习生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实习效果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本体性知识(专业知识)和较丰富的条件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等均能增强实习生的自信心。

  2.3.1 生物教育实习生的心理素质。在教育实习中,实习生的心理功能对新的客观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更加有效的适应过程,是实习生职业心理朝着社会化方向发展的过程。然而,他们的紧张、焦虑、担忧等心理变化,直接影响教育实习。通过对实习生的新环境的紧张情绪的适应性的调查,7%实习生至少在上1~2节课后有不紧张的情绪,83%实习生用3~4节课,9%的实习生需要5节课以上,还有极少数的实习生害怕走上讲台,暂时避免与学生接触(如部分分散实习的实习生)。大部分实习生能够适应新环境,进入教师角色,有些实习生却因一次教学失败,产生焦虑、挫折心理,阻碍实习生心理发展。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初为人师对教学工作缺乏实际锻炼和真实的体验,对即将承担的角色和责任感到陌生、神秘和担忧;二是由于缺乏自信,担心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难以胜任教师工作;三是由于人际关系和环境生疏,初到实习学校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和支持。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消除这些心理障碍,必然会影响实习生顺利进入教师角色,履行教师职责,完成教学任务。

  2.3.2 生物教育实习生的教学素质

    在教育实习中,实习生的备课、上课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是实习生进入教师角色的实践过程。而备课是否得当、充分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调查显示,在备课过程中遇到最突出的困难是:“把握不了教材体系”、“把教材内容照搬到课堂上而不会再处理”占62%,体现出学生接触中学生物教材机会较少,同时包括缺乏教师指导等,导致大部分实习生照搬现成教案,不能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仅是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实习结束后,对“自己觉得上课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的调查数据显示,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师范生对中学教学来说专业知识尚可,除很少一些学生认为“专业知识不够及专业知识懂得太少”(占8%);相当多的实习生表示上课存在最大问题是:“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方式方法太少”和“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占74%。可见,这是个主要问题,而这些问题就要考究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及教育教学基本技能,需要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作指导。目前,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理论还是“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且占学时比例不大,体现不出师范性的要求,同时也与其所要承担的教师职业训练的重任很难相称。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实习生试图用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实践,但效果也不尽人意。例如,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而生物教学中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强调动手动脑,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和发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然而,实习生在试图去实施探究式教学却遇到困难重重。调查显示:认为“教学时间有限”,占9%,认为“考试压力太大不宜实施”占40%,而“学校不提倡和家长不支持”占23%。由此可见,在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理念、评价方式的不改变,真正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改革确实有较大阻力,也很难使课程改革的发展更好地推进,同时“设计过程太复杂,难以组织实施”(占28%),也反映出实习生的探究式教学能力薄弱,也不能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当然,通过座谈还了解到,一些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对探究式教学能力的理论知之甚少,更没有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经验,很难谈到对实习生的指导,也反映出目前实习学校生物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2.4 关于生物教育实习生自身需要发展问题。通过实习生的总结和调查得知,生物教育实习生自我发展的内容相对集中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占47%和“生物科学专业素养”占27%,其他方面如“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占10%、“自我适应能力”占16%等。说明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生物教育实习生中已初步形成,但短暂的大学四年学习和生活还不能很好适应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他们也深深感到“专业知识不够,教育教学技能不足”,同时也反馈出高等师范教育模式亟待改革。

  3 思考与建议

    应当说,随着高等师范教育不断深化,生物教育实习亦不断完善。但通过本次对部分问题的调查,存在诸多方面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折射出对以下问题的思考。

  3.1 生物教育实习模式亟待改革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形成初步教育技能的重要手段,而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的同时,实习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毕业前一次性突击实习,实习时间短,过于程式化。目前,应倡导“全程教育实习模式”或“无缝式教育实践”,指在大教育实习观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师范院校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教育实习,即在师范教育的四年中(包括寒暑假)保持不断,包括教育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材教法研究、模拟教育和教学实践等内容在内,使实习系列化。一方面增加了实习的时间,为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创造充分条件;另一方面使这一教学过程贯穿师范教育整个过程。可以在低年级开展多种形式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中学生物学为内容的讲座、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中学生物教学现状,同时利用中学与大学开学的时间差进行生物教育见习和试实习等实践活动。可以在高年级系统进行中学生物教学法与中学生物教材分析等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尽快了解基础教育关于生物教育改革的前沿,使在校期间提前进入教师角色,达到预期社会化目的。

  3.2 加强对生物教育实习的管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大学、实习学校各有所为,促进管理模式多样化。一方面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提供保障,指出实习学校有义务接受师范院校的实习生;另一方面加强大学与实习学校的联系,对实习生的教育目标、内容、形式、总结等要求,协调管理办法,探索一条社会转型期建立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的新路子,同时结合当前形势和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学生本人意愿,自主选择实习单位。另外,应加强大学与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关心和爱护实习生,帮助他们克服教育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教育实习效果。

  3.3 改革师范院校课程设计,加强师范生综合素质培养。现行基础教育改革采取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模式,增加了地方和学校的灵活性,同时教材也出现“一纲多本”模式,以适应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学习需求,这就要求师范院校教育的课程确立为多元化课程设计的理念。即要求师范院校的课程设计应有适应性、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和发展性。例如,本次调查的生物教育实习生中有近1/5的学生是分散实习的,他们大都自主回到自己的家乡学校实习,接触到的中学生物新教材有多种形式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编写教材。座谈中发现,他们大都较难适应教材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山生物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弊端。
  首先,高师院校课程设置上应增加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的课时比重,分解教育学、心理学、生物教学法的“老三篇”课程,开设基础原理课(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技能理论课(生物教育学、生物教学心理学等)、实践训练课(地方生物教材分析、生物课程标准、微格教学、班主任工作、学法指导等),增强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生物专业课中的实验课应采取开设开放性、自主性实验为主,提高实习生探究实验的设计、实践能力,为中学生物教育实习探究式教学、实验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加强生物教育专业的教材建设,特别是中学生物教育学、中学生物教学法、中学生物教学论、中学生物教材分析、中学生物技术学等系统反映现代中学生物教育改革且体现生物教师职业独特性教材,能够围绕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教育教学实践而设置,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左伟,秦磊.构建高师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1,(19).
  [2]彭寿清.多元文化课程设计的理念与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5,(1).
  [3]陆健,韦长发.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理性思考[J].理工高校研究,2003,(8).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