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培养初探

更新时间:2019-06-30 来源:幼儿教师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幼儿教师论文】

  摘要:我国幼教师资培养日趋高教化,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培养幼教师资的重要基地。在幼教师资学历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幼教教育技能的下降,出现高学历低能力的问题。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培养的研究,我们对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技能的方法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训练系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对幼儿园教师学历要求的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培养幼教师资的重要基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技能是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前教育毕业生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然而,几乎所有了解幼儿教育的人都说:初中毕业读幼师的学生教育技能好,但教育理论水平不高;而高中毕业读学前教育的学生教育理论知识扎实,但教育技能水平不够高。在此,我们对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技能培养进行研究探索,提出了提高学生教育技能的方法策略,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竞争力的高学历高能力的幼教师资。

  一、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培养的内容

  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业务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促进培养目标的达成,教学应立足于职业岗位对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设置与人才目标相适应的,以幼儿教师教育技能为核心、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相辅相成的教学系统。这个系统中实践锻炼与理论教学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紧密配合。根据教育技能自身的性质特点,我们把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分为一般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和综合教育技能三个层面。根据教育技能的分类,我们建立一个系统,图示如下:

  具体而言,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培养包括以下内容:理论教学的训练包括对师资的培养、教学方法的改革、对相关课程的训练与课堂设计等。

  实践锻炼包括实习见习、专业汇报、各类比赛、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如演出、军训、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等等。三种技能的训练是一个整体系统,分别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锻炼两部分,它们在课程设置中是互相独立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有侧重、互相依赖。一般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是综合教育技能的基础,综合教育技能是一般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的整体体现和综合运用。

  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培养的实施

  (一)理论教学训练系统的措施与途径

  1.师资的培养

  对教师的培训可通过派教师到幼儿园进行挂职锻炼;选聘有丰富幼儿园专业实践经历的幼儿园园长、一线教师作为兼职培训教师;与高校学前教育系、市重点幼儿园达成协议,建设师资培训基地,进行短期培训;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关文件,提高教师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讨论,促进问题的解决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学校要组织教师研究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讨论编写技能训练大纲和教材,对每一项技能的含义、目的、类型及要求作出明确界定,使学生具有明确的训练目标,使教师在客观上也有训练标准。同时,学校还要定期组织教师到幼儿园了解教育的实际情况,学习探讨幼儿园教育实践和理论上的新问题,提高专任教师的幼儿园教学理念和实践水平,努力使幼儿园和教师保持零距离,以便及时适应专业调整需要,有利于培养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性、技能性强的学前教育人才。

  2.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体现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培养的知识传授之中,提倡以教师讲授为主,同时兼顾技能训练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注重师生互动,最大限度的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克服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在教法改革中,采取感知、模拟、反馈、训练相融合的方式,运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综合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示范教学法、项目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观摩音像示范或现场示范,开阔学生的视野。还通过鼓励学生结合教材,针对某项技能的应用,进行活动片断设计,进入特定情景进行模拟演示,亲身体验教师角色,制定教学计划和组织多种形式的幼儿活动,学会协调与其他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另外,教法改革还要善于利用音像反馈,使学生通过音像记录直接、清晰地观察体验自己的教育行为,并能进行讨论反馈,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这种融感知练习、模仿练习和评价练习于一体的技能训练,可以突出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做、思的有效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教育技能。如教师在讲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程时,改变原来在课堂上单纯讲授书本知识、学生被动听的方式,采取在讲授的基础上单独拿出1-2节课采取模拟训练的方式进行巩固。这项活动通过让学生扮演“教师”角色,把自己对学习中某项技能的理解用行动表现出来,并进行活动设计与组织,同时要对同学的模拟训练进行评价,从而实现教育技能的巩固与提高。这种训练,使学生既注重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的结合,也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这种训练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既学习了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又对自己进行了实际的创新锻炼。所以,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使学生真正从实践中掌握这门课程,懂得在幼儿园中如何应用。

  3.相关课程的训练与课堂设计

  对课程的训练,我们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除课堂教学外,声乐及钢琴舞蹈等课程与独唱、合唱、舞蹈比赛、钢琴技能汇报、活动设计相结合;普通话与话剧表演、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相结合;计算机学习与幼儿动画课件制作相结合;手工与玩教具制作展相结合;马哲、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邓小平理论、法律基础与军训、报告会相结合,等等。通过以上形式把课程训练放入一个大系统内,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交互进行、相辅相成,这就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课堂设计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一堂课有多个环节,也包含有多个技能的运用与实施。这多个环节的实施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每一堂课进行设计,并尽可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如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可利用电影、电视或在黑板上通过绘画、文字等形式对所要欣赏的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等做简要描述,然后播放音乐。这就使得学生在对所听音乐有一定直观认识的前提下去感受音乐,并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论。这样的一堂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想象力得到发挥,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创新意识获得增强,欣赏水平也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收到良好效果。

  (二)实践训练系统的措施与途径

  1.组织各类比赛。诸如征文比赛、书法比赛、儿童故事比赛、舞蹈编创比赛、儿童韵律操比赛、声乐、钢琴、舞蹈等基本功技能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比赛的安排要结合相关课程的学习,而不应独立进行,训练方法已在课程训练与设计中提及,这里不再赘述。总之,通过活动的开展要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学生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2.成立文体社团及第二课堂。文体社团及第二课堂的成立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训练内容要灵活、广泛、普及性强、突出专业特色,成立如合唱团、舞蹈队、演唱队、手工制作小组、书法协会、故事会、美术小组等社团。这些社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开展如专业汇报、各类演出、美术作品展、玩教具制作展、技艺展示等活动。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课堂知识的拓展,是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成为时代需要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通过参加诸如“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校内外实践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观摩讨论课。针对突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锻炼能力,高职高专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听优秀教师讲课并进行学习交流。举例来说,通过观摩学习,我们可以运用讨论、模拟、小品演示等方式,使学生对相应的教学环节进行讨论。比如讨论导入,通过讨论或小品演示,学生可以知道导入技能是教师通过预先设计,在教学安排的起始阶段便将学生引入教学内容的过程。

  好的导课设计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促进思维的运转。再者,如多媒体运用技能包括电脑、课件、VCD、视频显示器操作、投影仪、幻灯片、录音机、录象机、动画、数码相机、实物展示台、玩教具展示等操作技能。

  在幼儿园的实际应用中,音乐课多用VCD、录音机、视频显示器操作;语言课多用投影、幻灯片、动画。通过让学生讨论或模拟讲课,使学生了解上述方式如何能贴近幼儿的生活和经历。在不同的课程中运用,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兴趣、灵感与学习动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艺术想象力。

  5.开展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听取并参与各类专家学者报告会、心理讲座、法律宣传、公开课等,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让学生学习模范人物、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从而建立健全学生的人格素养。必要时,还要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使他们遵纪守法,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技能型人才。

  6.引入职业技能资格认证。通过如英语、计算机、钢琴、声乐、舞蹈、普通话、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模拟等级考试训练,并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练习,以考取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职业资格证书,来适应社会对“双证书”制度的需求。

  学生高质量地掌握各层次的教育技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设置的各类课程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协同配合。其中,文化基础课程和艺体课程是一般教育技能训练的基础,专业课程是综合教育技能训练的基础。我们一方面要强调各科教学必须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每学年、每学期和每单元技能训练的重点及要求,加强课内教学指导;另一方面,又要注重与教育实践活动密切配合、统筹安排,以保证训练的高效率。

  三、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培养的保障措施

  (一)定位准确,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

  专业要生存发展就应紧跟市场变化和发展。所以,面向市场办学是当务之须。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得到市场青睐,就需要我们及时调整方向、准确定位,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着力点,本着服务于市场的办学原则,研究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训练体系,培养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培训教师,构建技能培训队伍

  保持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专职、行政人员教师队伍是搞好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培养的必要条件。因为,教师是培养学生职业教育技能的主体,发挥着主导作用。组建一支理念先进、高素质、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职业教育技能的关键。

  (三)注重过程,提高教育技能训练效率

  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技能的多样性。所以,要提高技能训练的实效性,关键是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考核不训练,学生技能无从来;只重训练结果忽视训练过程,学生就会因缺乏必要的指导而在技能方面不能获得真正提高。因此,要注重训练过程,采取多种形式使训练有序进行,使训练过程体现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有序性,使学生形成有效的整体教育的能力。

  (四)培育基地,建立教育实训场所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提高教育技能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与改革,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紧密结合是使学生由课堂和书本知识走向就业和职业岗位的重要桥梁。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具备基本理论,掌握各种教育手段和创新教育方法,能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型幼儿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突出教育见习、实习,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五)组建机构,确保技能训练效果

  组建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训练系统的组织机构,是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训练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学校相关部门要成立专门的训练机构,由专人负责,设计适宜的训练计划、具体的训练规范和考核标准,使教育技能训练工作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具体计划和实施步骤落实。这样,就使学生的教育技能训练工作更规范、科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导,便于操作。学生也就能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和训练。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训练系统的建立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不断实践、探索,才能逐步完善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的训练系统。

  参考文献:

  [1]陈松林。幼师职业教育技能训练和考核的实践与探索[A].迈向21世纪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C)。1999.

  [2]王洲林,李海涛。面向幼儿园构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

  [3]祁海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及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3,(11)。

  [4]张建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初探[J].理论观察,2006,(2)。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