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拿破仑战争历史与时代背景

更新时间:2019-08-15 来源:军事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军事论文】

   一、拿破仑战争的历史背景: 顺应政治需要列宁曾深刻地指出: “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任何战争都是同产生它的政治分不开的。”这句话很好地解释了拿破仑战争前期巨大的成功和后期不可避免的失败。从宏观上看,之所以有拿破仑战争,其根源是新生的资产阶级力量与没落的封建地主力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1789 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秩序。同时,它对还处在封建秩序下的欧洲大陆产生了极大震动,欧洲各封建国家以恢复波旁王朝的“正统”统治为借口,对法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武装干涉,妄图使用武力扼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并维护欧洲封建势力的统治。
  对法国来说,新生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进行防卫战争,以摆脱外国侵略和避免封建复辟。而最能代表他们利益的拿破仑,因为他所具备的相当的政治和军事资本成为时代的需要,“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19 世纪英国的一位将军威·帕·纳皮尔曾这样评价拿破仑战争: “不是想在许多野心强国之中争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为了争夺领土或获得暂时的政治优势,而是一场决定贵族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的原则的殊死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讲,拿破仑战争正是资产阶级完成历史任务的“另一手段的继续。”目的在于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这显然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因此虽然欧洲各国的君主极端仇视,但受到各国的人民热烈欢迎。对整个欧洲而言,拿破仑和他的战争,就是法国大革命的化身、进步思想的传播者。
  1845 年恩格斯说: “意大利从来不敌视拿破仑,因为拿破仑只给他带来了好处,单就意大利能够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这件事来说,就得感谢拿破仑。”而“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者”。在波兰,拿破仑恢复了它的独立并以法国为蓝本建立了它的政府。因此,基佐在他的《法国文明史》中说: “他比任何人都更了解他的时代的需要,了解当时真正的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要生存和正常发展所需要的是什么。我说他不但比别的人更了解这些,而且他还比别的人更懂得怎样去动员社会上的各种力量,引导他们去达到这种目的。他就这样取得了权力和光荣。也就这样,他一经出场,就为大家所了解、所接受和听从,大家都参加和促进他所领导的谋求共同利益的工作”。正是政治上的这种巨大优势,我们看到拿破仑战争前期接连挫败四次反法同盟,1807 年拿破仑分别与俄、普签订提尔希特和约,标志着拿破仑统治进入全盛,此时的拿破仑已控制了几乎整个欧洲,“他成了无可争议的欧洲主人”。
  二、拿破仑战争的时代背景: 顺应形势发展在拿破仑战争之前,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已经极大地释放了人民参与战争的热情和可能性,在这期间也出现了很多军事创新。但是将军事与技术完美结合起来的,恰是天才的拿破仑。正是在拿破仑手上,“战斗决定于炮火”的思想得以确立。他敏锐地意识到: “无论在攻城中,还是野战中,担任主角的都是炮兵,它已经造成了一场革命。”拿破仑本人是炮兵出身,在他统帅法国军队纵论拿破仑战争历史与时代背景横欧洲 20 多年的时间里,他巧妙地将炮兵运用于各种条件下的作战,创造了许多炮兵战法,使炮兵成为战争之神。例如在 1806 年法国与普俄之间的耶拿之战中,10 月 14 日普军向占领了耶拿西北的法军兰诺军团攻击,关于此次攻击,有人称之为“军事史上最出奇和最不幸的怪事”。因为当时普军丝毫不考虑火炮火力的发展状况,仍沿袭着腓特烈大帝时期密集横队的线式战术,而法军实行的则是散兵战,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充分发挥火炮的威力,结果普鲁士军队兵败如山倒。当时普鲁士的中高层军官很少认识到战争法则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不仅如此,作为一名精力充沛、朝气勃勃、机变能力强的领导人,拿破仑在继承法国大革命时期所创造的优良军事传统的同时,还不断总结自己的战争实践经验,进行一系列的军事改革,为战争取得辉煌胜利奠定了深厚的技术基础。
  首先是实行普遍征兵制。法国大革命之后,为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热切参加革命的需要,革命政府采取了普遍的义务兵役制,在激发人民革命热情的基础上,广泛招募自愿加入军队的人员入伍,扩大军队的数量。这一制度使得兵员数量大大增加。拿破仑还明确规定,遴选军官的主要条件不是阶级出身,而是作战表现。1806 年他恢复元帅制时,26 名元帅中只有两名是贵族出身,其他都出身于平民。这就使这支军队真正成为一支为自由、平等和博爱而战的资产阶级军队,战时所向披靡,旧军队没有一支是它的对手。
  其次是就地征收给养。工业时代之前的封建王朝实行的是有限战争,因为在封建王朝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条件下,既不可能出现建立在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基础上的民族军队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战,也不可能发生高达几十万人参战的大规模战争,更不可能为几十万、上百万大军提供相应数量的枪械弹药。但 19 世纪上半叶,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仅在 1812-1813 年拿破仑就征募了 100 万军队。如此大规模的军队征募,武器弹药的供应和军需给养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拿破仑的解决办法就是就地征收。对此,他曾经写道: “懂得如何从你所占领的国家取得所有各种供应,构成战争艺术的很大一部分。”
  最后是将多兵种合成建制。在拿破仑之前,欧洲各兵种之间都是各自为战,而且基本的作战单位是团。1794 年,法国临时政府首创了步兵、炮兵、骑兵合成师的编制,增加了炮兵的比重。这就是多兵种合成建制。但当时,多兵种合成建制往往意味着部队各行其是,甚至导致军队的各大单位即师一级以上的单位自行其是,互不关联。拿破仑在继承上述改革措施的基础上,对这些分散的大单位实施了更为坚决也更为有效的中央控制,使它真正成为能大大提高军队整体战争能力和各个部队作战能力的手段。同时,拿破仑创造了规模更大的“军”的组织形式,解决了军队众多人员参加大规模作战的合成问题,适应了作战的需要。而且各个师或者各个军,各自对本单位的战斗区域负责,各自沿不同的道路行进,同时又能互相支援。这样一来,法军的战斗力大大增强,能够控制和作战的区域大大拓展。它的各个组成部分还有更大的机动性,而且每个单位都包括了当时陆军的所有各大兵种,大大增加了作战潜能。
  实际上这三点重大创新在拿破仑真正掌握政权以前就有了,但是当时新方法并没有取得相应的军事结果。因此,拿破仑个人的作用非常重要,他充分利用了大革命带来的军事革新的充分潜力,发现了军事创新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能够最有效地协同作用。用克劳塞维茨的话来说,拿破仑纠正了大革命军事创新在技术上的不完善之处,充分地利用了并不是由他创造的战争革新,使其能够在战争中,在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战争中充分地发挥它们的作用。总之,拿破仑恰当地适应了当时政治和时代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当时相对陈旧的陆战武器的优势,最终形成了对欧洲乃至世界战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拿破仑军事体系,并以此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unshilunwen/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