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过程管理指标体系研究

更新时间:2020-03-26 来源:硕士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硕士论文】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最高层次的教育,担负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养所需的高技术人才的重任,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仅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达64.7万人,其中,博士生7.3万人,硕士生57.4万人。但是现阶段研究生培养质量仍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最直接的反映,也是检验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国家建设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进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成为了研究生培养工作面临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从过程管理入手,构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管理指标体系,可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改进提供一定的依据。通过科学规范的过程管理,在研究生撰写论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建立质量监控制度,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对每项工作进行严格把关和具体落实,可保证研究生论文质量,引导研究生教育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      一、过程管理指标体系的内涵      过程管理主要是指在管理当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通过对每个过程细节的控制管理,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根据ISO9000的质量标准,所谓的过程管理方法就是“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看出,过程管理是一种将重点集中于过程的管理方式,在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上可以有效的发挥监督作用。学位论文的撰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为有效实现对其过程中关键环节的管理,需建立系统的指标体系。      指标是衡量目标的单位和方法,是一种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的评价准则。对于指标的选取要遵循相对独立性、层次性和完备性等原则,同时也要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以求全面合理地评价目标。论文质量的过程管理指标体系是把存在联系的、能够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若干个指标科学地分类组合而成的一种指标体系,它能定性定量描述论文撰写各个环节,把握论文过程,从源头控制论文质量。可通过对学位论文形成过程中能直接影响论文质量的重要检测指标的实时监控,判别出论文质量的优劣程度,在学位论文形成过程中实现有效控制。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须包含各指标及其对应的权重。      二、论文质量过程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选取      结合研究生培养实际,分析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过程,参考专家教授、研究生学位管理人员、部分毕业和在读研究生的意见,考虑指标的全面性和代表性,进行了论文质量过程管理指标的选取。根据学位论文撰写的全过程,将其划分为五个重要的节点:课题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预答辩、论文评阅与答辩,并将其设为论文质量过程管理(目标层,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准则层),然后分解出每个二级指标对应的三级指标(指标层)。      1.课题选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选题是学位论文的首要环节和关键环节,关系到学位论文的质量。一些导师及其博士生的感受是:“一个好的选题也许要占到整个成果的30%或者更多一点。”学位论文选题首先应具有开创性,即研究生在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后,选择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或具有工程和开发应用价值的课题,力争填补某一研究领域的空白,而不是重复已有的研究,论文的选题应符合专业方向、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同时,选题时应考虑现有的实验室条件和规定的毕业时间。因此,这里选取创新性和可行性两个指标来衡量论文选题质量。      2.开题      开题时需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是开题报告的基础,是在对国内外相关的文献查阅、分析、总结后形成的,关系到后续研究计划。由于科学的继承性,研究生在开题时,必须以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为基础,对于参考文献有几点要求:一是数量要多,尤其外文文献;二是文献要新,应以近5到10年的文献为主;三是结构合理,论文为主,书籍为辅,能全面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最新成果。开题前,研究生必须充分调研所研究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明确研究方向。开题报告主要包括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方法、论文工作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可能的创新点等,确定论文的研究思路和逻辑结构,好的开题报告能保证论文工作的顺利开展。开题时,专家可根据开题报告评估选题的可行性,并提出建议。将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统一归纳为工作计划,选取文献综述和工作计划作为开题环节的两个指标。      3.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的写作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创作过程,在这期间研究生需保持平和心态、扎实工作,才能有所成就。但目前部分研究生缺乏敬业精神,把科学研究当作例行公事,只求毕业即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现象,将功夫下在走捷径上,只追求论文数量而不追求质量,这将严重影响最终学位论文的质量;而另一个极端就是存在依赖、惧怕、懒惰心理,缺乏自主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过分依赖导师指导,惧怕论文写作,在论文开题后就将研究工作搁置一边,在论文工作收尾时再赶进度,由于时间限制,论文质量较差,甚至会引起抄袭、剽窃等恶劣现象。中期检查能有效督促研究生论文工作的开展,是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一项有效的措施。在研究生论文撰写工作进入中期阶段时,导师和专家督导组及时了解课题研究进度,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的研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严把论文审查关。设立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两个指标衡量研究生中期检查时的成绩。      4.论文预答辩      研究生学位论文成型之后,将论文提交专家评议是否可提交正式答辩的制度称为预答辩。通过预答辩,可发现论文内容和形式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保证了论文质量的提高。预答辩是对研究生整个论文研究工作的检查,是判断论文研究成果是否达到毕业水平,是否可提交评审、申请答辩的一道重要关口。预答辩中主要审查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数据可靠性、工作量饱满度、整体逻辑结构和写作规范程度等。      5.论文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通过预答辩,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可提交评阅。论文评阅是学位论文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保证评阅的客观、公正和严肃,对学位论文起到积极的监督作用,采用“双盲”评审制度,排除非学术因素的干扰。评阅结果返回后,研究生根据评审意见进一步修改论文,然后进行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的专家教授能对论文进行客观评审,并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严格论文答辩能有效控制学位论文质量。答辩结束后,研究生需根据盲评结果和答辩时专家所提意见对论文进行最终修改。在学位论文撰写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也能直观反映和检验学生的科研成果,对保障学位论文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在这一环节,选取学术论文发表情况、“双盲”评审结果、答辩成绩和论文修改情况四个指标。      (二)权重确定      权重的大小决定着各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贡献程度,也决定着指标体系能否真实反映论文质量。过程管理指标体系中选取的各指标反映了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各重要环节和具体要求,而权重则反映了每项指标的重要程度。因此,科学合理的权重体系是建立完善的研究生论文质量过程管理指标体系的重要基础。      目前最常用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为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层次分析法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Saaty提出的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化、系统化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以量化的形式表示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为分析以及最终的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该方法的核心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予以量化表示。在重要问题的决策中,一般由多人参与决策以减少主观成分的影响,即群决策。群决策中每位决策者独立给出决策,决策者排序向量权重系数由其权威性决定。      笔者运用构建的研究生论文质量过程管理指标体系对学院从事研究生教育和管理的12位专家教授进行了问卷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法中的群决策法分析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该指标体系权重结果凸显了课题选题(0.2216)、论文预答辩(0.2627)和论文评阅与答辩(0.2984)的地位,开题(0.1133)与中期检查(0.1040)的作用稍逊一筹。从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的过程来看,论文选题地位较高,好的选题对高质量论文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追求选题创新性的同时也要兼顾可行性;开题与中期检查并非绝对重要,但也同样不可或缺,通过开题与中期检查的督促作用,可推动研究生论文工作的较快开展,为攻克难题争取较多时间,有利于高水平学位论文的形成;论文预答辩、论文评阅与答辩对论文质量的影响较大,论文预答辩是在论文提交评审之前对论文的最终把关,能较好地规范论文内容、形式等各方面,并且及时发现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提高论文质量;论文评阅与答辩是对论文的进一步审查,“双盲”评审结果和答辩成绩是专家教授对论文质量的认可程度,是衡量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且专家教授所提意见也有助于论文的进一步完善。严格控制评阅与答辩程序能起到控制论文质量的作用。在整个过程管理中,导师和专家组的指导是高质量论文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导师和专家组应认真负责、实事求是、严格把关,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论文质量过程管理指标体系的实施      学位论文质量过程管理评价贯穿于论文撰写全过程,其组织部门为院校研究生培养机构,主要由校内外的专家教授构成的专家组进行评价,专家组由具有高级职称的3-5名专家教授组成,评价过程要公开进行,并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在将指标体系运用于实际中时,需要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而评分需要有明确、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客观评判各项指标优劣的依据,可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分别对应于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在评分时采用百分制,对于定量指标,根据规范中该单项指标的范围,将数据转化为相应的评分。对于定性指标,则由专家组根据自身经验、研究生论文有关规范等,进行综合分析,给出相应评分,在具体实施时,指标层每个指标所对应的不同专家打分的平均值即为该指标的最终评分。当某项指标评分低于60分时,则视为不通过,要责令研究生进行修改,符合要求时方能进行论文工作的下一环节,并对其进行重新打分。得到每个指标的评分后,乘以该指标对应的权重,求和即可得到对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价分数。通过过程管理,及时发现论文撰写过程中可以调整完善的环节,可使整个学位论文撰写过程达到优秀的水平。      在论文质量过程管理指标体系的实施中,可引入全程淘汰机制,增强过程管理对研究生的约束力。如开题报告未通过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系部领导签字可限期重新开题,对于由原专家组成员进行评审仍未通过者,可作出终止培养的建议;在论文的中期检查中,如专家组认为该研究生不具备继续培养的潜力和能力,或其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不能按期完成研究生论文的工作,可作出终止培养的建议;在论文预答辩中,如专家组认为该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存在数据可靠性不高、工作量较小、创新性不足等问题,无法达到送审标准,则令其限期修改或推迟毕业。全程淘汰可给予研究生以适当的压力,让其自觉积极主动做好论文工作,从源头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四、结语      本文综合考虑论文撰写过程中各环节,对学位论文质量过程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但是由于研究生论文质量过程管理的复杂性,其评价指标不可能全部量化,本文所构建的论文质量过程管理指标选取的大部分指标为定性指标,指标、权重的确定、定性指标的评分都是根据专家经验进行的,评价过程带有较多的主观色彩。在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中,应加强相关数据的搜集,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减少一些主观判断,多一些定量化,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候跃辉,张晓慧.基于过程管理的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风,2013(22).    [2]何植民.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重构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3(4).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shuoshilunwen/3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