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监理行业建设路径探究

更新时间:2019-11-26 来源:企业管理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企业管理论文】

摘要:在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的形势下,监理行业如何改革发展,是当前行业与企业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题针对当前监理行业如何改革发展提出了十点对策,试图对监理行业改革发展做出积极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监理行业;改革对策;发展对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快速推进,政府部门简政放权,缩小行政审批范围;调整与修订企业资质与个人执业资格标准;强化通过市场激活清除机制等。各项改革都关系到了监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2014 年初,国家有关部委有意改革强制监理制度,鼓励上海、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试点缩小强制监理范围;2014 年5 月份的全国建设工作合肥会议点燃了我国建设领域的再次改革之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接着又出台了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建市 [2014]92 号)文,力推建筑业全面深化改革步伐。特别是 2015 年 2 月 11 日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放开建设项目专业服务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299 号)出台,从 2015 年 3 月 1 日起全面放开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工程勘察设计、招标代理、工程监理、环境影响咨询费等 5 项服务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价。国家发改委取消监理收费政府指导价格在全国工程监理行业引起了巨大反响,这一系列消息让我们不得不对监理行业改革与发展作出深深的思考。
  
  我国在建设领域推行工程监理制度已经超过 20 年,20多年的实践验证了监理制在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推行现代工程管理、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监理行业暴露出了一些突出问题,如监理定位不准、监理费率低、监理业务被肢解、监理人才匮乏、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人才流失、履约能力差等;与此同时,监理企业明显地感觉到生存环境的恶劣、企业发展的艰辛,工程监理行业与建设发展规模和内在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渐突出,问题不断累积,路子越走越窄,挫伤了监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影响了监理队伍的发展,制约了监理效果的发挥。但我们认为这不是监理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观念问题和体制问题。为适应新时期监理改革发展需要,对监理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应重点改革调整监理的机制体制,做好顶层设计,促进监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1 监理行业的改革对策
  
  1.1 修订完善监理法规
  
  法规是推行改革的保证。同样,不科学的法规会制约改革的发展。近些年来,有些监理法规、规章在指导监理行业发展上,存在一些偏颇。较为突出的问题表现在:过分强调旁站监理,把监理变成监工,淡化了监理以预控为主的本性;不允许大企业承接造价管理;推行项目管理,变相取消监理;不合理加大监理对施工安全的责任;诸多规章肢解了监理。凡此种种,无不凸显修订现行法规、规章的必要。如能在《工程建设监理条例》中予以梳理、订正。比如拟定一款:监理单位可在批准的资质等级范围内,承接相应的工程建设招标代理、造价管理、设备监理、人防监理(而不必另行办理资质审批手续),以及强调:监理应以预控监管工作为主,辅以必要的巡查等,则必将有力地推动监理行业发展。
  
  1.2 调整监理企业资质标准
  
  我国监理单位的资质等级管理是根据《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 158 号)(以下简称为“《管理规定》”),自2007年8月1日开始起施行。《管理规定》明确提出监理企业资质注册主要应具备独立法人和注册资本、技术负责人的条件、注册人员、管理体系、工程试验检测设备、企业业绩等要求。企业资质等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人员的数量要求。此项规定是最低标准,如果企业刚能达到此资质要求,则在实际承担监理业务时,专业监理工程师配置未必能真正与工程建设相适应。因此应研究制定与行业规模相适应并与专业配套相结合的企业资质申请设立与考核办法,以利于建立能开展建设监理业务的企业,不缺资质或不受资质所局限的市场环境,即促进企业资质标准与行业发展规模和水平相适应。企业资质的类别不应太多,企业资质只是开展监理业务的基本条件,应宽松管理,具体监理业务竞争力还应着重在企业业绩、人才和社会信誉等因素,应从严监管。逐步培养淡化企业资质,重视个人资格,强调项目监理机构能力,注重监理工作成效的监理市场环境。
  
  1.3 完善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制度
  
  注册监理工程师的来源主要是通过人事部、住建部组织的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要求:工程技术或工程经济专业大专(含大专)以上学历,取得工程技术或工程经济专业中级职务,并任职满 3 年,才能参加考试。考试通过取得执业资格证后,经过注册方能以注册监理工程师的名义执业。注册监理工程师依据其所学专业、中级技术职称、身份证等,按照《管理规定》划分的工程类别,按专业注册。
  
  考试报考条件中要求取得中级职称后 3 年才能报考,要求过高,不太合理,应予修改。可以参照一级建造师、一级结构师、造价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的报考条件,并设置 2~3 级的个人执业资格,以便适应不同工程类型、不同工作要求、不同服务形式的建设监理业务需要。例如:从事工程建设多阶段技术管理咨询服务的主要由一级注册监理工程师承担,从事施工阶段现场质量安全和综合管理服务的主要由二、三级注册监理工程师承担。
  
  1.4 规范建设监理制度各相关方的行为
  
  监理制度的改革不能仅限于监理本身,与监理密切相关的方面也要一并纳入系统改革的范畴。在狠抓监理的法制健全和行为规范的同时,还要花大力气关注监理相关方的各种法制与行为规范的建设。应严格规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勘查设计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及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单位,包括政府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等相关单位各自的工作责任和行为规范,以便在实际工作中严格区分,各负其责。
  
  1.5 建立公开透明的建设监理行业信息管理体系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建立在本地区开展监理业务的企业库,建立在本地区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信息库,建立在本地区开展建设监理的工程项目资料库。通过企业库的建立,对监理挂靠和虚假监理在有明确定义和判定依据并制定处罚措施的基础上,加大处罚力度。通过人员信息库的建立,达到严格规范监理从业人员管理的目的。一方面能保证工程项目上监理人员实实在在到岗到位,另一方面使监理工作责任可以追查到真正在工程项目上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改变工程建设项目上存在的现场监理人员不签字,签字的人又往往不在现场的不良现象,促进监理人员能依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进行监理。通过建立项目资料库,能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实时实地监管,保证工程建设过程的信息资料同步受到审查,避免一些项目出现违法违规和质量安全事故后,取证难、查处难的问题。上述“三库”的建立、监管及信息公开透明,必将有效地促进建设监理市场的规范、诚信和发展,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
  
  2 监理行业的发展对策
  
  2.1 确定监理市场定位
  
  企业要发展,份额要做大,这就需要企业在市场重新定位。这是监理行业寻求发展的首要问题。向大的方向发展,还是向强的方向发展?是以大促强,还是以强促大?规模大的企业,综合实力不一定都强;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企业规模不一定都大。这些都需要企业在监理市场重新定位后才能找到答案。
  
  2.2 加快监理队伍建设
  
  监理企业稳步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人才建设。现阶段监理人员的总量,尤其是有注册资质的监理人员,远远满足不了工程建设监理业务的需要。加快监理队伍建设,成了燃眉之急。根据工程建设实际需要。在科学界定监理人员级别的基础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培养、造就、认定监理人才,同时,实事求是开展监理继续教育,不断加强监理人员专业业务学习,不断提升监理人员素质。
  
  2.3 提高监理服务质量
  
  不断提高监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是监理行业永恒的目标。同为服务行业,但监理行业的优质服务与其他行业的优质服务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他行业的优质服务是指超出规定范围的服务加个性服务,而监理行业的优质服务则专指业主对监理工作质量“满意”程度的具体评价。因此,监理行业要以提高监理的服务质量为突破口,以此为契机把监理行业带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2.4 稳步拓展相关业务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业务的单一,往往经受不住经济风浪的袭击。为了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新常态,监理企业必须开展多元化经营,向全方位、全过程监理发展。监理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就是根据本企业的情况和发展规划,在稳定提高施工阶段监理服务水平的基础上,以满足业主需求为目标,不断拓宽经营范围,全过程、全方位地为业主提供相应的项目管理服务。
  
  2.5 培育领军监理企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监理行业应有自己的领军企业,以便承接攻坚任务和树立行业榜样。这里所强调的领军企业,不是要求“大而全”,而是突出“专而精”.“专而精”的企业,往往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往往超过“大而全”的企业。剖析成功企业的成长历程,几乎无不是以“专而精”立身,甚至壮大成名后,依然着重专注于某一个行业。
  
  总之,监理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实际上就是关于监理制度的完善和推进的问题,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政治工程。既要制定完整的改革方案,又要按计划分步实施,改革有许多方式和途径。笔者相信: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监理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监理行业的改革必将成功,监理行业的发展必将更快,监理行业将又见光辉灿烂。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guanlixuelunwen/2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