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

更新时间:2019-09-30 来源:化学教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化学教学论文】

摘要

  无机化学课程是高等教育中化学教育、应用化学、材料科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学习。由于高考压力,高中阶段教师往往重视传授化学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的其他素质。随着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学的内容,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其他能力。目前各个高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分析一下无机化学课程的特征。我系采用的无机化学教材为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合编的第四版。无机化学这门课程总体上教学内容多,并且相对比较散乱。理论部分包括物质结构、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等,知识面宽而且涉及很多概念,有些概念还很抽象。元素部分编排比较单一,从一族元素的通性到单质的性质再到化合物的性质,并且单质和化合物种类多。

  教学改革后选修课不断增加,从而减少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课时数;由于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多,总体上感觉教学时间有点偏紧。有一部分大一学生一时适应不了教学进度,感觉教学进度太快。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无机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其他素质和能力,在学习方法方面引导不够。

  因此,在大学无机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更新和形成新的教学理论,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培养学生其他的素质和能力。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近年来无机化学教研室的教学改革探索,本文介绍一些我们在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方面的见解。

  1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国家或者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应该更新教学理论,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设计有关创新的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每一门学科都有一段发展历史,蕴含着大量的创新发展的故事,同样在无机化学中也有很多有关发展和创新的事例。例如关于描述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理论,首先波尔提出“行星模型”对其进行了解释,后来波尔的“行星模型”理论被量子力学模型取代,后者并被实验验证。但是,波尔的“行星模型”中的定态、激发态、电子跃迁等概念被量子力学模型继承发展。这是一个关于创新的例子,在课堂教学中插入介绍“行星模型”到量子力学模型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逐渐明白: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历程。例如讲酸碱质子理论时,先复习阿伦尼乌斯创立的酸碱电离理论,然后引申提出酸碱电子理论,把这些理论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不断突破和创新的生动事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酸碱理论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动态过程。并且讲完事例后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去质疑,突破陈旧观念的束缚,创造出新的理论和方法。创新理念也体现在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中,也可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内容。

  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把当时已知 60 多种元素有规律性地排列起来,创立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现的新元素不断增加,科学家排出了更完善的元素周期表,现在教材常用的是维尔纳长式周期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精心设计和详细讲解无机化学发展中的创新事例,学生感悟和形成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理念并去实践,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既有竞争又有相互合作的社会。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阶段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有一部分理科生不愿意说话,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不太尊重他人和倾听别人的观点。无机化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完某一章节内容后,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工艺设计和探讨比赛。教师精心设计讨论课题和组织探讨活动,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团队活动,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相应的任务。例如教完氮族元素后,我们根据当地磷矿资源丰富,学生对磷化工比较了解的优势,组织一次专题探讨活动。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设计生产磷肥的新工艺,包括磷矿石的酸处理、生产过程中磷石膏的处理、副产品碘、氟化物的回收。各小组进行分工,有的学生查阅资料,有的学生到磷化工公司考察,有的学生调查磷矿的分布情况,接着小组成员进行互相探讨,设计出生产磷肥的新工艺。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很好地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然后组织讨论活动,四个小组分别介绍自己设计的磷肥生产工艺,分别评论其他小组的磷肥生产工艺的优点和有待改进的环节。这些评价活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例如我们在讲完卤素和氮的化合物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设计和讨论不同的化学反应,给运载火箭升空提供强大的动力。通过这些自主设计和讨论活动,学生既学会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有效地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加强无机化学课程与日常生活知识的联系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具有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时刻在观察社会,体验生活,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知识,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可以把这些内容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或接触的东西进行引入和分析,使得学生感受到学到的知识很有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有关的理论和概念与生活中的事例联系起来,使之更加通俗易懂。例如我们讲解电化学时,先要求学生介绍在生活中使用过哪些类型的电池及其特点。这些电池上都标有“+”号和“-”号,分别对应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然后引导学生弄清楚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发生氧化还原的情况,再建立电动势和标准电极电势的概念。最后总结得出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能够给各种电器提供能量。通过这样的生活实例教学,能够使理论和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使得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具体和有趣起来。在讲解臭氧、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时,可以穿插引入氯氟烃和氮氧化物对臭氧层破坏形成空洞的机理,介绍工业城市产生酸雨现象及损害。听到这些生活中发生的事例,学生很感兴趣。因此教学中分析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感到学习无机化学很轻松。指导学生做到课前预习相关教学内容,查阅相关文献,对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弄懂每一次课堂教学内容,不清楚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后及时复习学习过的内容,学生逐渐探索和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每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后,逐渐扩展到一族或临近族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归纳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自己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引导学生注意将无机化学课程内容与无机化学实验联系起来。做实验前,不但要预习实验内容,还要预习对应的理论和元素化学方面的知识,通过做实验获得直观印象,从而加深对无机化学内容的理解。教师有计划、分阶段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养成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通过对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和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随着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培养人才的观念也在逐渐变化,探索出各种理论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培养出大批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秀芝,闫刚.提高《无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6):32-34.

  [2] 孟祖超,刘祥,李谦定,苏碧云.浅谈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36-37.

  [3] 方苗利,万国华.医学高职高专化学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教文汇,2013(243):56-57.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1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