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医学院校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探讨

更新时间:2019-09-04 来源:医院管理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医院管理论文】

  2007年教育部正式颁布并实施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课程要求》) , 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制定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1]。新的教学要求体现了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的英语教学模式要求[2], 同时又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3个层面进行教学[1]。医学院校实施教学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为大学一、二年级进行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三年级开设医学英语教学。2010年提出的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ESP) 教学理论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3], 医学英语教学应该转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1]。

  1、英语教学模式的发展

  英语教学模式从20世纪初的行为教学模式发展到60年代的认知主义英语教学模式、70年代的构建主义英语教学模式的交际教学法、80年代的任务教学法 (Pre-task、Task-cycle、Post-task, PTP) , 随着时间的推移, 任何一次教学模式的变更, 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英语教学向前发展, 每种教学模式都不尽完美或都有一定缺陷。因此, 寻找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直是外语教学工作者努力探索的方向。

提高医学院校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探讨

  2、外语教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应用语言学包括语言教学、计算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语言规划, 语言教学包括二语习得、母语教学及第一语言习得, 语言教学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下位分支, 其与相邻学科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传统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 学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 作为二语习得的外语教学和外语教育应该作为语言教学部分总体考虑, 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

  3、英语教学的几种模式

  3.1、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是以构建主义、社会交互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依据的教学模式。具体形式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互动活动可以涉及到听、说、读、写、译的所有语言功能, 学生间通过讨论、辩论把各自的结果整理成文章, 授课形式可以穿插于研讨会、小组讨论、演讲比赛、辩论赛当中。开展生生互动活动的目的不仅是学生复习、巩固、提高听说能力的过程, 还可以培养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生生互动模式效果是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 带着希望和期盼学习, 可以实现把个人体验与语言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语言能力及学生整体素质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3.2、英语教学生态模式

  我校英语教学受试者的母语为汉语和蒙古语, 在我国的社会语言生态环境下, 在理解英语语言异域文化的基础上, 应把英语教学与社会文化及语言环境联合起来, 构建一种全面、整体、动态、和谐的语言教学生态模式[4],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多元的文化意识, 促进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自主、独立、和谐地全面发展。培养的目的是让多元文化在英语教学模式中和谐共生, 使教和学的过程成为师生互动语言交往的过程;可以实现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对语言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生活传统、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的学习,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把学习的过程转变为文化知识熏陶的过程、转变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训练过程,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这也是教学的终极目标。

  3.3、互动假说教学模式

  互动假说是国外最新的一个二语习得理论假说, 其能有效地促进语言输入向输出的转化。不足之处是过于强调外部语言输入的作用而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语言知识只有被学习者吸收运用才是习得了该语言。学习者在自然环境下通过接触略高于自身认知水平的可理解性的输入, 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就能从i发展到i+1的阶段[5]。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认知规律, 所以其对外语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启示。基于互动假说可构建一个多维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对目前英语教学改革及英语国家四六级考试改革有一定借鉴作用, 具有进一步的研究意义。

  4、积极探索英语教学模式以适应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改革要求

  医学院校是否需要直接讲授与医学知识相关的英语还是需要将ESP教学与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 已经成为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

  4.1、目前的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模式

  主要为满足一般要求层面开设英语课程。在英语教学的一般要求层面为分级教学, 即在大学一、二年级进行大学英语教学, 以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率来评定学生英语学习的状况;大学三年级开设专业用途医学英语教学, 根据不同的医学专业开设不同的医学英语课程, 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

  4.2、为满足较高要求层面设置英语教学

  教学模式为大一阶段开设大学基础英语, 要求在大一第二学期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大二阶段开设公共医学英语教学, 主要进行医学人文英语教育, 重点是读写能力和作为一名医生的人文教育的培养;大三阶段可根据医学的不同专业开设专业用途医学英语教学, 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专业需求, 从而使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得到全面提高。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 英语高考改革势必带来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进一步改革。目前英语高考的改革是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高考改革方案要求从2016年开始高考英语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00分, 实行社会化考试, 一年考两次, 学生可多次参加考试, 可以按照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成绩3年内有效。英语的考试更加突出了语言的实际应用, 使语言的学习回归到学科应有的位置上, 在教学中更加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和掌握。为了适应即将到来的高考英语改革, 医学院校应该尽早地做好规划, 以适应医学高水平精英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7]3号)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R].
  [2]胡壮麟.语境研究的多元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34 (3) :161-166.
  [3]王守仁.转变观念提高英语专业办学水平[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5) :53-55.
  [4]马瑞娟.基于生态语言学和动态系统理论的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 33 (27) :47-49.
  [5] 刘小杏.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6) :157-160.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yixuelunwen/1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