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没骨花鸟画创新发展的体现

更新时间:2020-01-09 来源:毕业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毕业论文】

摘要:自南北朝张僧繇开始,中国画没骨法表现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没骨花鸟画的开宗立派始于宋代的徐崇嗣,成熟于明代,至清代的恽寿平到达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在历史上没骨花鸟画一直隶属于工笔花鸟画之中,它不断的创新发展为宫廷绘画注入了生机,甚至一度拯救宫廷花鸟画于绝境。没骨画既区别于工笔与写意,又将两者综合,它丰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拥有着强大生命力。文章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对没骨花鸟画艺术特点的演变进行归类总结。分析历代没骨花鸟画的发展背景及对没骨花鸟画的影响,探讨当代环境背景对没骨花鸟画发展的影响,并举例当代没骨花鸟画的创新发展的体现。
  
  关键词:没骨花鸟画;绘画史;创新。
  
  线条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一直被视为中国画灵魂的所在,而没骨法反其道而行之,隐没线条,主攻色墨。
  
  没骨法在花鸟画中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并为宋、清代的工笔花鸟画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作为与工笔和写意技法并肩的没骨法,始终在夹缝中生存,倍受忽视。即便如此,它独特的艺术特性的光辉依然无法被掩饰,而且成为当代一批国画继承者喜爱的技法。
  
  没骨法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隶属于工笔风格又介乎写意与工笔的艺术形式。没骨花鸟图早在原始时期就出现于陶器装饰画上,形成于南北朝,成熟于明朝,到清朝达到鼎盛。然而在当代从事没骨花鸟画创作的人也是凤毛麟角,但是没骨花鸟画自身散发出的艺术魅力却无可比拟。了解它的渊源和发展规律,对中国古代传统艺术--没骨花鸟画的继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没骨法与没骨花鸟画。
  
  在没骨法的源流历史上,有两种基本画法:一种是轻勾轮廓,以重彩掩盖墨线,这是早期没骨法画法;另一种是不画墨线,直接用墨或色描绘物象,这主要出现在没骨画成熟以后。
  
  没骨花鸟画也就是没骨法画成的花鸟画,即直接用颜色化成花叶、鸟羽,轮廓不用墨线勾勒的画作。没骨花鸟画既具备工笔花鸟的精细,又没有死板拘谨的弊病;既没有写意造型用笔的夸张,又存着文人笔墨的淡雅神韵。
  
  没骨花鸟画的表现技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工细没骨画法;另一种是点染没骨画法。
  
  二、花鸟画中没骨技法的源流。
  
  没骨画法形成于佛文化盛行的南北朝和盛唐时代,没骨花鸟画开宗立派于工笔和白描昌盛的宋朝,成熟于水墨写意鼎盛的明清时期。发展先后经历了四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随着工笔花鸟画的高峰而到达,这时宋代徐崇嗣开创“没骨画”,没骨画隆重登场;第二个高峰期是明朝,随着过分寻求笔墨意趣而不求形似,物极必反的规律令写实赋彩和开始注重笔法的没骨画再次兴起,没骨花鸟画代表人物为孙隆等人;第三个高峰期是清朝,由于清朝恽寿平将没骨法创新,为没骨花鸟画迎来最大的高峰;第四个高峰是现代,东西文化的碰撞,信息的高速传播,使没骨法派生了新的表达形式和新的艺术效果,为没骨画迎来了第四高峰。
  
  没骨花鸟画从形成以后,经历了各朝各代的创新和努力,不断从设色、技法、题材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创新,这为当代的没骨花鸟画的突破提供了好的借鉴和帮助。
  
  三、当代没骨花鸟画创新发展的体现。
  
  没骨画作为一个独特的画种,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古代的传承人上不乏大家。但传至今日,没骨画却逐渐式微、衰落,从事没骨画创作的人极少。1992 年底,中国美术馆首次举行了现代没骨画展览,潘絜兹为现代没骨画派题辞时说道:“展览的这8位作家:李魁正、李爱国、裘缉木、彭培全、贾冕、潘缨、庞媛都是当代工笔画坛很有才气和实力的中青年画家。他们提出的现代没骨画派这个口号,是很富学术勇气的。中国传统画中有过没骨画派,梁·张僧繇的重彩山水,宋·梁楷的泼墨人物,清·恽南田的晕染花卉,都曾一度惊世骇俗,但不久就烟消云散了。恽南田的没骨花卉也只延续了三百年。中国画是重骨法的,一般人只狭隘地理解骨法就是线法,所以对于弃线法的绘画不屑一顾,于是没骨画就被冷淡乃至废弃了。没骨法的废弃等于使中国丧失了半个领域,今天提出这个口号来,而且冠以‘现代’二字,是改革和开放的产物,它不但是传统的一种继承,更是传统的一个新发展,因为它明显提出用东西方融汇了的时代的绘画语言,表现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意识,给传统的没骨画注入新的生机,使之以新的面目崛起,它没有丧失东方精神,不曾丧失构成骨法的线的意味,而且把它融进了整个画面之中,这种手法完全是一种新的创造,能够更符合内容和时代的要求、达到更自由的表现目的。我赞成他们有意义地探索,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这支新垦荒队伍之中。”[1]
  
  这场开幕辞让画展精彩开幕,也同时为现代没骨画画坛拉开序幕,在此之后,许多后继者致力于没骨画的创作,在绘画思想、表现技法上不断创新。
  
  这种创新甚至与传统意义上的没骨画有了天壤之别,但是它“无勾勒,直以彩色图之”基本定义是不变的,只是在色彩的“图”法上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创新的目的就在于如何能更艺术地表达出物象和心中所想。
  
  (一)中西合璧。
  
  李魁正先生曾说过 :“新的思维会产生新的理念和境界,新的意识会产生新的胆量与绘画风格,而新的艺术追求会产生新的表现技法。所以,一个成功的画家必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特色和艺术语言。”中西合璧是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必然之路,这不仅是逐渐西化的文化审美趋向,也是艺术语言自身需要丰富的要求。
  
  早在清末,岭南画派的二居就有了中西合璧的先例--撞水撞粉法的创造。当代的没骨花鸟画画家中李魁正就是将中西绘画技法结合的典范。
  
  李魁正,中国现代没骨花主持人,精于工笔、没骨花鸟画,举办过“现代没骨花鸟画展”等学术性展览。
  
  李魁正的没骨花鸟画代表作《生命》,通幅未采用轮廓钩边,构图简单。色调和谐,色彩采用西画效果,画面中心有着舞台剧般的光感,荷叶在结构上采用了放射性纹理效果。莲花与蜻蜓形成冷暖对比,同时更加深了对主体莲花的突出。蜻蜓旁边晕染的水雾效果增添了画面的朦胧美感,将若隐若现的荷叶边掩映其中。画面意境宁静中透着神秘,现代中透着古典气息。这幅没骨花鸟画在冷暖色调、构图纹理和光感运用上充分展示了李魁正中西结合的时代感,体现了李魁正将中西文化融合的一种创新理念。
  
  (二)以古为新--写意精神的融入。
  
  没骨画处于在写意与工笔的两极间,并随着时代的审美要求和个人风格不断在两极之间调整。没骨与写意时常难以界定清晰,苏轼、米芾、梁楷的画作均带有没骨画的意味,元代的梅兰竹菊文人画,没骨味浓重。因此有人曾说没骨与写意是双生花,因为它们不仅有技法上的共通,也有自然精神的相溶。在技法上它们都无刻板、繁琐和呆滞,画面有极高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从自然精神上而言,它们都强调意和神,这在明代以后的没骨画上有所体现,表现在对写生的要求和文人化审美风格的转变上。
  
  然而写意风格更为狂放,着意到随笔的天然性,故米芾曾在《画史》中云 :“黄筌画不足收,易摹,徐熙画不可摹。”写意画构图饱满,运用不同的视觉形态、线条、明暗、块面的组合来体现画面的整体和张力,其夸张浪漫的语言形式,以及留白等艺术手法,使画面很好地体现出中国画的语境。这在造型塑造、色彩等上诸多元素都给没骨画以重大的启发。
  
  在当代花鸟画家中,霍春阳就是典型的代表人物,霍春阳的写意花鸟画师法于沈周等前人的花鸟画特点,并在绘画创作中树立“以古为新”的概念,他在传统没骨和写意上进行了融汇和探索,但他大部分画作还是写意画中带着没骨画的特色。
  
  (三)繁复肌理的探索。
  
  由于没骨法中水与色、色与色、色与粉相溶时的技法不同,而产生多种肌理效果,在上文中介绍没骨法的优势时已经提到过,没骨法所产生的肌理效果是一挥而就的写意和工整丽质的工笔所不能达到的,而没骨在用色用笔和技法运用是十分讲究和多样的,例如撞水撞粉的运用,水与色的渗透契合,会产生霉菌般的交界纹理,而色的一边由于水的“推波助澜”而产生清晰的界限。再如撒水撒盐的手法运用,能让背景产生丰富的纹理,将人们对于线条的关注,引入到色彩的自然变换之中。传统的没骨画在纹理效果的探索上并不多见,设色讲究真实或者讲究过渡自然丰富,并没有当今到达装饰效果的层面,但是这却是没骨法极大的优势,这点在裘缉木的花鸟画作中有很好的体现和运用。
  
  裘缉木,现代没骨派倡导者,他以没骨花鸟画名世,其作品又以没骨为宗,灵活将传统与现代手法运用,并行迹往来于中国与世界各地之间,曾在海南旅游时创作南国风情的花鸟画,并成功举办《情系海南·裘缉木花鸟精品展》,其中作品《竹韵图》被收入中国美术馆。
  
  《竹韵图》中物体除去了客观的外形,进行了装饰画形式的抽象,平面效果强烈,无立体感。物体无轮廓勾勒,蓝鸟与黄色竹节叶的撞色对比极具民族特色,通过竹干、蓝鸟繁复的肌理效果与无纹背景的对比,有效地将相似颜色的前后穿插关系表现出来。每一部分的纹理变化中,色彩微妙细腻,并附有层次感,这是没骨技法高超运用的结果。
  
  (四)技法的创新。
  
  技法上的创新能丰富没骨法的表现效果,使没骨花鸟画能在各方面有施展的空间,技术虽不能代表艺术,却是艺术表达的基础。
  
  当代没骨花鸟画画家们在基于古代凹凸法晕染,撞色撞粉和积色点染等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手法,于是孕育了交错点彩法、水洗渲染法、混撞冲渍法等新技法的产生,为没骨花鸟画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结语。
  
  中国画有着深厚的民族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讲究笔墨骨法。在谢赫六法中,第二条就是“骨法,用笔是也”,可见线条艺术在人们心目中地位,这成为没骨画不被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没骨花鸟画从古至今也经历漫长的演变,从北宋时期的重彩敷染,到明代笔法的注重和文人意趣引入,再到清朝对色和水、粉和色交融的探索。到了当代,没骨花鸟画的创作吸收了外来文化以及受到审美、科技等各方面的原因影响,显得更为丰富和现代化。这致使传统的没骨法与当今的没骨法有着天壤之别,但是每个时期的没骨画始终不离不勾轮廓、“直以彩色图之”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创新技法、表现形式等。
  
  李魁正曾说,没骨画应该从工笔科独立出来,成为与工笔、写意并列的三大传统绘画。只有不断壮大没骨画的影响力,没骨花鸟画才能得以传承和发展。新一辈的没骨花鸟画家们需再接再厉,为中国画的壮大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爱国。没骨说 [J].美术,1993(2)。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biyelunwen/2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