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美育教学发展过程和价值变迁

更新时间:2019-09-03 来源:美术教育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美术教育论文】

在学界关于美术教育的历史发展和价值取向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 但从美术教育价值取向上,国内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对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解释、辩证和划分阶段。 如何将美术教育的历史性发展与不同阶段的价值取向相互关联起来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把握美术教育的发展进程和脉搏,从而不将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当成是孤立的问题对待。 正是基于此种现实需要与研究现状,本文拟以“概述美术教育的历史发展和价值变迁”为题,进行比照分析,希望以此来促进当代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确立,促进美术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
  1、美术教育的历史源起与发展。
  1.1美术教育的形成。

  随着人类审美意识的萌发和深刻,人们用美术手段装饰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随之而来的是,人们需要将自己的经验横向传播,纵向传承,口传、身受等方式催生了美术教育。 由拜师学艺的形式开始,逐渐发展成为有计划、有目的、有标准、有组织、有场所、有评价的形式化美术教育。 这些方式现代仍然存在。 中国美术教育按历史断代划分,有古代美术教育、近代美术教育和现代美术教育几个阶段。 众所周知,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基础要素支持的,尽管这些要素需要我们一层层的追溯到很遥远的时代,甚至要透析其中的文化原因,但是我们依然能够在这些历史发展的轨迹中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源和佐证,正如我们所要论述的美术教育历史与发展,从存在中找到我们需要论证的具体内容并在其传承中找到逻辑即可。 美术教育的历史起源显然出现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社会活动,这种社会活动依存于人类自身的进步,究其关键要素就在于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体现出了具体的价值。
  我们经常会讨论美术教育的价值问题,关于其取向如何,如何通过教育来达到发展的目的,这同样反过来支持了美术教育的历史起源问题。 所以,研究美术教育的变迁问题关键在于研究其历史的起源和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价值。
  美术教育从具体层面上讲同其他各类教育方式是一致的,本质上都是一种思想和意识上的培养,比如说游戏有游戏的发展方式,巫术也存在巫术的产生基础,美术教育的关键在于其思想来源和意识上对人类产生的贡献。
  1.2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与演化。
  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大致可分为两种:以博雅为目的,和以实用为目的美术教育。 以博雅为目标的古代美术教育又可分为宫廷画(或院体)与文人画之分。 以实用为目标的美术教育,传授方式多采用师徒或家族传承#注重技艺的训练与精湛。 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存在两种教育观念:一是以图画教育为特征,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的地位由此确定#二是以美育观念为特征,近代教育学家蔡元培曾经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观点,主张美术教育要摒弃纯粹的实利主义。 以实用为目标的美术教育渐变为兼及审美需求与体验的教育。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以 ,“:” 年建国为分水岭,美育被国家定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经历了模仿、提高、深入、完善等过程,美术教育改革也加深了广度、力度和深度,美术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视野不断扩大。
  2、当下我国美术教育的现状。
  2.1传统的延续。

  现实背景下,我国美术教育一个重点就是要大力建设发展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承续了美术教育“教化和共性”的特征。 同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学习者个性得到重视和尊重,有关鼓励个性发展的美术教育价值取向也被认同与接受。
  这种价值取向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实践,鼓励学生发挥个性追求。 至于有关谋生与追求利益的美术教育价值取向,可以透过美术专业报考与招生火爆现象,以及全国各大高等院校纷纷开设美术专业等现象了解。
  2.2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随着国家经济的日趋繁荣,人们对审美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角度的增长,一种有关谋生与利益实现的美术教育价值取向在当下我国美术教育领域内流行。 这种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出现,平衡了为了表现而表现,为了个性而个性的极端美术教育价值取向,极大地丰富了美术教育活动的物质空间与生存基础。
  然而,这种价值取向也容易走向另一种偏激功利主义,从而给当下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带来负面影响与损失。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便是中考、高考前的各种美术考前强化班。 家长和学生追求的不是审美熏陶与个性表现,而是前途命运。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美术教育领域内,在美术教育价值取向上,我们所面临或者说需要好好考虑把握的一个主要矛盾与问题,便是如何平衡各种有关美术教育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问题。
  2.3对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建构与思考。
  当前,因受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多元和开放的文化背景,我国美术教育领域反对将美术学科教育课程再禁锢于单一化、风格化、样式化的藩篱,从尊重人性鼓励个性的层面,提出和实践一种有关表现与个性发扬的美术教育。 我们暂且放弃遵从那种价值取向之争,结合世界和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和演进,便不难理解和明白,那种非此即彼的价值取向之争以及无原则的折中思想,对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遵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应该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种中庸之道符合孔子的思想,但绝不是简单的二元之间的简单平衡和折衷。
  如前所述,中庸之道认为任何事物的内部都会产生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 孔子强调“过犹不及”,思辨事物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事物的发展是一种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式的发展。 因此,美术教育也应符合这种规律。 只是我们要把握好尺度,采取积极主动调整的态度,当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发展越过了中心线后,不能让其自由发展而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是要及时对美术教育价值取向发展的方向做出调整和改变。
  在美术教育价值取向建构过程中,美术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应主动承担起指导和推动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建构任务。 常锐伦说过,中小学美术教育从事的是人生的美术教育,区别于专业学校的职业美术教育。 美术学科的“双基”目标的提出便是中庸之道的最好例证。 知识基础:是以与目标密切相关和必备的,且对其后学习美术有普遍意义的知识为基础。 造型基础:是以对美术和学习美术有普遍意义,在任何空间皆可以和容易运用,长久时间不过时,诸多职业可以其作为表达手段的内容为基础。 这是我们当前美术教育价值取向建构中所需要的积极思想和实践,能为我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参考。本文首发原创论文网www.xielwb.com/msjy/87584.html转载请注明。
  如果说对我国新时期的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发展趋势做出预见性的思考,坚持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来建构一个相对平衡、稳定,并能满足新时期我国美术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美术教育价值取向,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1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