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经典范例6篇)

更新时间:2020-03-26 来源:教育管理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教育管理学论文】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如何认识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内涵,如何建设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如何利用校园文化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我们在这里为你推荐了五篇校园文化建设论文范文,希望你阅读后能有所收获。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范文一:
   题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关系研究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的总称,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规章制度以及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归属感缺乏、功利思想偏重、课内外教学分离、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有积极意义,可以对学生起到提升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增强道德认同、提升社会适应力和竞争能力等作用。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人才培养

校园文化建设   
  一、高校校园文化概述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的总称,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规章制度以及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等,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创造、改进、共享,传承学生们的理想信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民族的核心精神,在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 为文 化和制度文化有机统一,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明。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和高等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学校人文精神、校风学风和心理境界的综合体现。
  
  从意识形态结构上看,可以将其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形象,是与校园文化主体相呼应的物质对象,包括整洁优美的校容校貌、实用美观的文化设施、生机盎然的树木花草、大方统一的师生服饰等。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人互动交往、举止言行的准则,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依据和准绳,有了规范和准则,校园人方能更好地自律自强,这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长远的意义。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人的意识形态和精神生活方式的总称,精神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体现在学校的文化传统,包括学校的校风、老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工作人员的作风、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等方面,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中之重。
  
  校园行为文化是指师生员工们在教学、工作、生活、文体活动、人际交往中的作为,教师为人师表、传道受业,学生尊师重道、明德至善,工勤人员恪尽职守、敬业奉献,共同为和谐校园建设贡献力量。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力量,是集体智慧的力量,是学校办学实力的一种体现,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流文化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特定的文化氛围,与文化品格的价值评判标准息息相关。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要建设特有的校园文明,形成一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的评判准则,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沐浴着精神文化的阳光雨露,汲取集体的智慧养分,积累丰富的经验财富,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是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弥足珍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那么教育就不能再走应试教育的老路,而必须注重学生德、智、体等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从而顺利成长成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与课堂教育并行,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职业道德修养和社会竞争力的重任,在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换言之,高校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关系着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素质的提高,高校需要坚定理想信念,满怀憧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之路上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与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很不协调,必须从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突破现有校园文化建设的瓶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精神文明建设不足,学生归属感缺乏归属感是个人被他人或所在群体认知、认可与接纳的一种内心感受。
  
  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校园是否有家的感觉对他们而言非常重要。
  
  大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如果对校园缺乏归属感,就会缺乏学习热情,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必然影响其成长和成才。
  
  大学生所需要的归属感,不仅在于高楼大厦和门庭石训,更在于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可以引领他们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引导他们认识自我、自我创造,让他们在沉稳厚重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强化主人翁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文化导向功能弱化,功利性思想偏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在校大学生的思想中最关注的还是成绩,而课堂教学是以文化知识为主,知识面相对较窄,且缺乏文化熏陶,人文教育功能弱化,必然难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容易受到社会上非主流文化的影响,而且大学生应付学业的功利化思想根深蒂固,只学习考试内容,对其他的毫无兴趣,致使他们对校园文化活动重视不够,全面素质培养、个性发展空间受限。
  
  (三)课内外教学分离,过度依赖思想政治教育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严重的课内外教学分离的问题,因此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文化积淀不够、历史视野和世界视域相对狭窄的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支撑,是与课堂教育相并行的教育途径,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校园文化学习、人际交流、生活交往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 他们向社会 人过渡的 重要过程。
  
  而今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发起、组织和实施,单纯地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而思政教育工作头绪众多,顾此失彼,且拘泥于事务性工作,文化活动常流于形式,难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四)资金投入不足,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由于管理体制的局限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往往缺少抓手,资金投入不足,制度管理形同虚设,一些文体活动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实际参与人数较少,影响力不够,延续性缺乏;一些文化活动往往虎头蛇尾,缺少经验总结,昙花一现后便无人问津,效果反馈难以落实到实处,教育效果也不明显。
  
  制度管理和资金投入等问题凸显,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滞后于国家教育事业前进的步伐,必须引起重视,并从根源上寻找原因,切实解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工程,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路径之一,在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中国的学校教育历来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优秀的校园文化必将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高校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提高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将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潜移默化式的文化熏陶,发挥校园文化的寓教于乐功能,增强师生们的文化创造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促使其形成良好品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社会化教育的“隐形课程”,是学生形成优良人格品质的重要教育力量。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单只是能看到的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其文化引导的精神内涵。
  
  学生在特有的文化氛围中学习深造、生活交际,自然接受集体意识和主流文化的引导、感染和熏陶,这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化蜕变过程,在感受体验和实践锻炼中形成与集体意识、主流文化相一致的人格品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增强师生们的凝聚力,共建和谐校园。
  
  (三)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可以反映出他的素质、教养和性格。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文化素质、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其价值取向、理想情操、道德判断、行为规范等,都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素质和形象。
  
  置身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园地,大学生们参与到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来,接受先进校园文化的影响,获得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形成与国家教育相一致的是非观念,推进校园文化向健康、繁荣的方向发展。
  
  (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认同感,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认同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不谋而合。
  
  高校校园文化中所倡导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更加容易为大学生们所认同,从而使他们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态,遵纪守法,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从而约束自己的言行,与同学、老师、社会和谐共处。
  
  高校校园文化在培养大学生道德认同感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社会竞争能力高校教育当以提高大学生社会竞争力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重点,辅以人文教育,全方位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和人际沟通协调能力。
  
  高校应举办形式多样、富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大学生拓展视野,积极实践,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以此来挖掘大学生的潜力,增长其才干,培养其创新意识,造就具有社会竞争力的人才。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文化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紧迫任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归属感缺乏、功利性偏重、资源投入不足、发展相对滞后等,必须得到逐步的改善。高校应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推进“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和实践教育并驾齐驱,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视域和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邵焕举。“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0.
  [2]柳叶,韩影,李想。试论以学生为本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5):89-91.
  [3]方硕瑾。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5):191-193.
  [4]何国山。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良好品质培养关系辨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82-84.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范文二:
   题目:校园文化建设在推进优我教育进程中的实践   
  摘要: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吸引、陶冶学生, 增强其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身心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少年儿童特长发展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建设在推进优我教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 优我教育; 基础教育;
  
  一、创设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 构建实施优我教育的平台
  
  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汇校园香化、美化、绿化和知识化于一体, 集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为一身的综合性建设。校园环境建设不仅要产生“美”的效果, 还要达到“育”的目的。因此, 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能扩展优我教育领域, 强化优我教育的阵地。 校园文化   
  在创建优美和谐优我的校园文化过程中, 要做到先定调子、后定框子、一步到位, 实行两个结合, 完成三项指标。
  
  (一) 实现一步到位
  
  1. 定调抓实效。
  
  校园文化这首“歌”是否和谐、动人、乐身, 首先取决于它有什么样的旋律;这首曲子能否长久不衰, 不哗众取宠、昙花一现, 重要的是取决于它是否有健康向上和催人奋进的基调。为此, 要把德育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主题之中, 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推行优我教育工作重要渠道, 赋予校园文化建设强大生命力, 提高广大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认识, 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形成上下一条心, 上下齐参战的大好局面。
  
  2. 规划抓长久。
  
  校园文化建设既要立足现在, 又要着眼未来, 制定长期规划和实施方案, 对整个校园进行精心设计与安排。这样, 校园文化建设才具有可操作性, 才能杜绝主观盲目性。校园文化建设有许多属于基础性工程, 要求质量高、工期短、人员精, 所以要力争在人员、资金、质量上一步到位。
  
  (二) 实行两个结合
  
  1. 校园文化建设与优我教育相结合。
  
  校园文化中有诸多显性教育, 而优我教育又离不开一定的环境, 把二者结合起来, 既有利于建设校园文化, 又有利于推进优我教育。另外, 优我教育推动学生快乐学习, 主动发展, 这与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相统一。
  
  2. 社会支持与学校自力更生相结合。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 我们要将社会的支持与学校自力更生相结合。为了培养师生的劳动意识、创新意识、自我发展意识, 要自我设计、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如开展栽花、种草、植树、平垫操场、制作各式各样的牌匾等活动, 师生们从中学到了许多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知识, 增强了劳动意识, 绘制了一幅美丽的校园风景图。
  
  (三) 完成三项指标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坚持“凸显文化, 注重绿化、合理美化、保证净化”的原则, 统筹安排, 分期分步完成各项工作, 使校园文化建设和优我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1. 绿化和美化校园。
  
  无论谁走进校园, 都会被浓浓的文化氛围所吸引。一进校门, “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说普通话, 写规范字, 精细做事, 诚信做人”“为‘合格+优秀’人才成长奠基”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 催人奋发上进。楼前苍松翠柏, 绿草如茵, 天鹅展翅, 繁花似锦。操场整洁, 器材齐备, 给人一种优美健康积极向上的力量。“勤勉、执着、奉献、超越;习惯、责任、走向、成功”在教学楼前小广场边上, 每时每刻都在激励着同学们, 让他们受到美的陶冶, 感受到心灵的净化。教学楼前面西侧, 南北两排宣传栏, 把学校“素质优、技能优、业绩优、评价优”的人和事及时登栏宣传。“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融入学生德育目标管理与德育评价”“融入德育队伍建设及班级管理”“融入家校共育, 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作用”“融入课堂教学管理”“融入学生日常管理”“融入学生安全管理”“融入先进学生评比”“融入警学共建”“融入德育实践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为了创建美好的校园, 学校还组织开展了“鲜花伴我成长”“每生每年养好一盆好花”“花草树木分责任挂牌管理”等活动。
  
  2. 校内厅廊知识化。
  
  开辟文化科学宣传阵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为此, 精心布置正厅和走廊。前楼楼梯间设有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在正厅东墙设“舞文弄墨展学生青春风采, 吟诗写作传校园文化气息”学生文章展示栏;每班走廊墙壁都设有规范的宣传栏;后楼正厅设置了“齐心协力, 挑战佳绩”报告栏和“我们的学校”宣传栏;各楼层走廊墙壁上悬挂着“感恩父母---系列名人故事”.这些宣传牌匾、名人故事使学生耳濡目染, 对其一生将起到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促使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
  
  3. 教室布置充满思想性和教育性。
  
  教室前面设有班风, 后面设有学习园地和黑板报, 教室两侧设有教育性条幅。组织学生定期编辑出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黑板报, 把它作为系列化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创作与宣传过程中, 学生既受到了教育, 同时又得到了锻炼。另外, 班级办起了图书角---“飘动书屋”, 定期举行读书汇报会。使学生们能在课余时间里, 尽情遨游在科幻、梦想等境界中, 既长知识, 又长才干。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提高优我教育的结构层次
  
  学校文化的一个主要项目就是活动育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能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使学校、班级及教师产生巨大向心力和凝聚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更能适合不同特长爱好的学生, 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施教与培养。而优我教育要求教育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其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够积极主动发展。因此,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是适应优我教育发展的需要。
  
  结合重大节日, 开展了相应的征文比赛、歌咏比赛、书法竞赛和演讲大赛, 还举办了花展、画展、作业展、小制作展等多种培养学生素质的校园文化活动, 大力推进优我教育。为培养学生特长,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校还成立了文艺、舞蹈、体育、演讲、书画、科技制作等兴趣小组, 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特长, 给学生创造展露才华的机会。另外还成立了共青团广播站, 每日定时广播;成立了文学社团, 每周定期出版手抄报。广播站、文学社的一切活动都由学生来组织完成, 教师做指导。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们的作文、朗读、设计等多种能力, 为他们今后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几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感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综合的、全方位的系统工程,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是育人者自觉的、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 只要大家同心协力、肯于付出、肯于钻研、肯于实践, 校园文化建设就会落到实处, 优我教育工作就会得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慈禄。贫困地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02.
  [2]梁岚。对中小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3]袁炳飞。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山西教育 (教育管理) , 2008 (3) .
  [4]王梦。关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思考[J].考试周刊, 2009 (42) .
  [5]周婷。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0.
  [6]林森。教育家办学导论--校长专业化发展的使命与策略[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12).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3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