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阅读倾向的社会心理学分析和社会控制

更新时间:2019-07-13 来源:社会心理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社会心理学论文】

   〔摘 要〕 本文运用社会心理学论述了阅读倾向的特点:流行性、从众性、逆反性、群体性和对阅读的社会控制。
  〔关键词〕 阅读倾向;社会心理学;社会控制
    1 阅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目的性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也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心理活动阅读行为总是由个体的人来进行的。每个人的阅读动机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的阅读倾向。图书馆做好读者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是要了解和研究读者的阅读倾向,包括对某个群体读者的研究或对某个读者的研究。其中对读者群的研究比对个体读者的研究于读者工作更具有指导意义。当然,读者的阅读倾向会发生变化。它会随着社会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的繁荣、个人生活的变化、工作或学习任务的改变、兴趣爱好的转移及年龄的增长等因素而起变化。我们应该认真分析研究读者的阅读倾向,从中找出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以作为改进和加强读者工作的依据。
  2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和社会有关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问中国心理学家胡寄南先生对社会心理学定义为:“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的一门学科。”社会心理学强调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重视关于社会情境的探讨,重视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对阅读倾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每一种研究均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给人以启迪,对做好读者工作有积极的作用。我们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研究读者的阅读倾向时会发现有下列四个特点:
  2·1 流行性流行(或时尚)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方式在较短的时期内到处可见。这就是平常所说的“热”、“时髦”或“时狂”。它代表着人们的某种追求,带有时代的特点和风貌。读者的阅读倾向常呈现出这种特点,受到时代精神、风尚、环境等影响,有较强的流行性和时代感。如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陆续出现了英语热、科技热、以金庸、梁羽生的小说为代表的武侠小说热、以琼瑶小说为代表的言情小说热、以三毛散文为代表的异域风情热及推理侦破小说热等。而后又有经商热、股票热、气功热、哲学热、美学热、心理学热及文学名着热。当人们手头较宽余一些后开始追求美好的生活时,出现化妆美容热、房屋装修热、健美热等。又如当某部影片或电视剧上映前后,相关的书籍和影像制品就会热一阵。这种阅读热有其特点: (1)新奇性:由于新奇才富有吸引力。(2)时效性:由于热点不断出现,每一种热都不会持久,长则数年,短则数月就衰退了。其兴快,其衰也快。(3)人多面广:卷入“热”的人数多,影响面广。
  2·2 从众性从众是个人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从众行为在社会生活中较为普遍,它是跟随潮流的社会现象。在读者的阅读倾向中也有此类现象。当一种“阅读热”出现时,有许多读者竞相借阅某一种书或某一类书。其实对有的读者来说,他并不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读这种书或这一类书,而是在阅读潮流到来时产生的一种从众行为。在读了这些热门书后,也许他会喜欢上这些书,也许不会。但是他至少会对这些书有所了解,在他的生活圈内与朋友、同事易产生共同语言,有话可说,也利于协调和改进人际关系。
  如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大学生中出现了“哲学热”、“美学热”、“心理学热”等较高层次的阅读热,高校图书馆藏的相关书刊十分抢手。有的学生还自己购买这些书。大学生们谈话中常讨论尼采、萨特等西方哲学家的观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及朱光潜的美学理论等。当时能有多少大学生是潜心研究这学问呢?不会多的。多数人还是抱着求知求新心理来读这些书的。不少人不过是随波逐流卷入到这股热流中。又如近2年大学生中出现了“考研热”、和“考证热”,与此相关的书十分紧俏,借阅率居高不下。这固然与就业难的严峻形势有关,但与许多学生的从众心理有关。当考研、考证形成一股潮流时,有的学生就会改变自己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从众行为。
  2·3 逆反性逆反心理是人在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在读者的阅读倾向中常表现出逆反性特点。某些读者对被禁止、受批评或有争议的图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对社会所推荐的图书却不愿看。这也可以视作一种情报纵横反从众的行为。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2·4 群体性社会心理学认为,群体是个体的共同体,是一群人在同一目标的指引下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下,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一个组合。任何一种群体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有一种促使群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内聚力,会产生群体思想和群体偏好。
  2·4·1 每个读者群的阅读倾向有其共性图书馆的读者有不同的群体。它可按职业分,也可按年龄、性别、收入和学历等不同标准来划分。每个读者群是由属性或行为上具有某些共性的一些读者组成,在心理和行为上具有趋同性和一致性,表现出明显的群体性。各个读者群对图书的需求是不同的,阅读倾向也是不同的。如武侠小说迷或言情小说迷们虽然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各不相同,但是对武侠小说或言情小说的喜爱是他们的共性。又如大学生中的考研读者群,尽管他们的性别、专业、外语水平、学习成绩等各不相同,但是想考上研究生是他们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因此,他们关心和阅读与考研有关的图书。
  2·4·2 每个人的阅读倾向易受到群体的影响人生活在社会之中,有各种各样的社会联系,由此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群体。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之中。群体对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会产生影响,对阅读倾向也会产生影响。除了上述的流行性和从众性两种影响外,还会对个人产生改变其阅读倾向的行为。当某个读者周围的同学、同事、朋友对某种图书十分赞赏、肯定后,就会促成其本人去阅读此书。反之,如对某种书表示否定后,就可能使他不想阅读此书。在群体的压力下,个人读者会产生与群体相一致的阅读倾向。如一个大学生周围的同学对足球运动兴趣十足,津津乐道,而他却知之甚少。他便会感到与群体有差距而形成一种压力。于是,他就会去阅读与足球相关的书刊,了解足球运动和球星,以找到与同学交流的共同话题。阅读倾向中的各个特点的界线不是十分明显的,常是互相交错的。如从众心理也是产生流行性的一个因素。产生从众性又与群体规模、凝聚力及共同的意见密切相关。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特点既有其起积极作用的一面,也有其起消极作用的另一面。
  3 对阅读行为和阅读倾向进行社会控制3·1 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处于社会全面转型期社会结构重组、分化,由单一走向复杂,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不同利益的阶层或群体之间的关系也呈现复杂性。每个阶层或群体都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要求和价值观,出现了价值观的多元化。功利性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相当盛行,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传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评价体系受到强大的冲击,不时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和越轨行为。在人们的阅读行为和阅读倾向中也有所反映。
  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由非理性思维(情感、感觉、迷信及其它非逻辑因素)所控制的。人们对图书的阅读也存在非理性现象,有冲动的盲目性和难以预见的情况,容易对整个阅读活动和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由于图书文献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较多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必须对人们的阅读行为和阅读倾向进行社会控制,以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加以规范,进行引导,推动阅读活动朝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
  3·2 社会控制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人们依靠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社会控制的任务是维持社会秩序,保证社会正常运行。社会控制可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两种。硬控制指采用强制性的手段,如政权、法律、纪律等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及行为方式实行控制。软控制指运用非强制性手段,以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信仰信念和社会舆论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实行控制。
  3·3 对阅读行为和阅读倾向的社会控制可以运用政权、法律、政策、条例等进行强制性的约束如制定专门法规、版权法、出版法、图书馆法、档案法等使阅读活动有了正常的秩序,限制了阅读的绝对自由,明令禁止阅读诲淫诲盗和反动书刊,对不健康不正确的阅读行为和阅读倾向实行社会控制。也可以运用非强制性手段对阅读行为和阅读倾向实行社会控制。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舆论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可以作为一种对个人或群体进行约束的强大力量。应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强化社会舆论的制约功能,通过舆论导向,宣传教育,疏导和指引人们的阅读。可组织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倡导正确的阅读潮流,形成良好的阅读风尚,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准,促进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对阅读行为和阅读倾向的社会控制会产生强大的社会压力,使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其影响或支配,产生从众性、群体性、流行性的阅读行为和阅读倾向。
  参考文献[1]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5.
  [2]梁彦斌.读者学[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 7.
  [3]张树华.当前高等院校学生的阅读需求特点分析[J].
  北京高校图书馆, 1989, (1).
  [4]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12.
  [5]董明刚.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剖析[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03, (4).
  [6]白瑞雪.网络环境下图书文献的社会控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1).
  [7]潘允康.试论社会控制手段的多样性和综合性[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6).
  [8]鲍宗豪,李振.社会控制模式:理论与现实的选择[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0, (4).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shehuilunwen/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