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趣味从传统经典文化转向速食文化

更新时间:2019-11-10 来源:美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美学论文】

摘要

  21 世纪的今天,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新兴媒介的发展,“速食文化”正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全方位地占领人们的生活空间,并严重冲击了传统经典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经典文学、绘画、音乐作为传承经典的文化,在穿越奇幻小说、明星自传、时尚杂志、卡通漫画、QQ 表情、流行歌曲当道的快餐文化时代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那些五彩缤纷却昙花一现的文化“速食”几乎垄断了中国的文化市场。 网络通俗文学替代了严肃文学,流行音乐替代了古典音乐,芭蕾舞为广场舞所取代,速食文化渗透到大众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并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趣味。 人们的审美趣味及其变化发展,如何纠偏存正,使经典文化与速食文化更好地满足于现代社会的需求,对于当代艺术健康持久的发展和大众审美品位的整体提升, 具有着重大意义。

  一、经典文化内涵及审美趣味的界定

  所谓“经典文化”,指的是人类优秀经典文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流传下来的在某一时期优秀的思想文化理念与相关作品, 囊括了中国传统的经典文化,西方优秀经典文化,经典文学、音乐、绘画、书法等所具有价值和生命力的文化, 它具有深远的教育价值,其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是不容忽视的。

  审美趣味,即审美主体对各类审美对象主观上的情趣、喜好及鉴赏力。审美趣味具有非功利性,只对单纯形式的喜爱,不掺杂感官享受,由无利害的快感规定着的,因此,人们常常将纯粹的审美鉴赏视为审美趣味。[1]

  经典文化经历了时间上的考验、历史的选择而被作为文化中的精华,具备一定的审美、鉴别、启蒙和教育功能。 如,司马迁的《史记》对于中国审美文化发展而言,它最令人瞩目的是那种宏大的、广阔的、深邃的、历史视野和纵横古今、雄视百代的壮伟气魄。从审美文化史的角度讲,它在一定程度推动了汉代偏于外向认知的美学观念发展,对后代小说、戏剧等艺术的影响至为深远。[2]

  达芬奇的绘画《蒙娜丽莎》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绘画技法符合人体解剖学原理,其构图和表达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 顾恺之的绘画《女史箴图》不仅具有劝诫教化意义,更重要的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充分反映了魏晋时期人物画发展的方向,由于老庄学说的流行,形成了一种精神上极自由、富于热情的时代,绘画审美中开始注重对人的神气、风度仪表的把握,更多的注重绘画艺术本身审美需求。[3]《F 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 园”》是贝多芬接近现实生活“回到自然去”美学思想的具体表现。

  各时期的经典作品都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审美趣味固然不同,但我们不可置否的是,一个时代流传下来的经典文化艺术作品都有着一定现实性启发意义。经典文化所体现的较为深刻的社会内容、闪耀的思想光芒、出色的表现方式以及绝美的艺术手段,都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继承和发展。[4]

  二、速食文化

  “速食 ”,这个名词 ,是一个外来语 ,英语叫 “fast-food”,又译作快餐、即食等,只突显“快”,但是缺乏营养的速食品。 起初是在快餐领域,逐渐蔓延到文化领域。快餐式文化仅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文化的快餐式包装,本质来说是表现在文化的通俗化、速度化,最大化满足大众消费需求,不关注深层次的文化积淀和内在文化的展现。 当今的人类社会充分认识到,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效益,因此速食文化迅速兴起,大众很少去接触纸质的经典文学作品,更多地倾向于平面化的视觉性、动态性的网络精简版作品,审美趣味更多倾向于网络武侠、穿越小说这些文本能够给人们提供短暂的消遣娱乐, 却阐释不出更深层次的内涵,它让人感到华丽丰富,其实又一无所有。 很少听众去听具有高雅的艺术性的大型音乐会,更多的喜欢通俗易懂的流行歌曲如《江南 Style》、《小苹果》,喜欢看《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 在绘画审美趣味方面,人们不再到画展中欣赏名画, 他们的视界中充斥着视觉化、平面化的漫天的广告、漫画,更多地注重感官需求,而不再有过多地思考。 速食文化是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产物,是人们只求名利不求其实的表现,速食文化在部分满足了人们追求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它的负面影响。

  三、审美趣味的转变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美的东西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前,审美,是一个高雅的名词,它主要集中在精英文化层面上,随着大众文化的普遍流行,审美意境转向为面对大众,大众作为审美的主体, 在审美的过程中不再去关注具有历史性、思想性,高雅的艺术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平面化、感官化、娱乐化的审美对象。现如今,人们的审美精神逐渐的由高雅、纯美到低俗、泛美转变。那促使人们审美趣味异化的原因有哪些方面呢?

  首先,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科技的发展,传播媒介的助推和西方消费主义文化传播,使人们的审美趣味具有功利性的特征,并呈现出多元化和感性化等发展趋向, 导致基于以前经典美学的理念发生了动摇。

  在这种大众参与审美过程的条件下, 一些艺术家,不得不根据大众审美标准的需求,去创造出符合现代人们所需要的艺术品。传统的被认为美的集中体现的经典艺术门类,如小说、诗歌、绘画、音乐、戏剧、舞蹈等已不再作为大众文化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取而代之的是那些蓬勃兴起的泛审美艺术[5].其次,大众文化审美的美学变革加速了美学世俗化、 艺术通俗化的进程,人们的审美趣味,不再永远给派定在被教育、被启蒙的位置上,而是出现多元化的发展倾向,人们日常生活的美学核心逐渐转变为视觉的满足和满足欲望相关的“视像”的生产与消费,从饮食、服饰、到音乐、绘画、文学等的鉴赏趣味。第三,时代和社会的需求也成为大众审美趣味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去进行辩证地分析, 速食文化的存在、 发展和定性速食文化的诞生与流行并不是偶然,它与今天的社会生活节奏和现实是对应的! “繁忙的工作”、“ 巨大的心理压力”、“ 激烈的竞争”使得以年轻一代为代表的人群在物质生活丰富多彩,信息娱乐形式多样的同时精神贫乏、没有太大的兴致去追求博大高雅和深远古典的东西,当代审美文化现象凸显了休闲娱乐性和刺激趣味性,由此演变为一类消遣式文化,侧重于包装后的效果而形象化,丧失了原本的深度,仅仅凸显出平面视觉文化,速食文化的出现刚好满足了社会心理的各类需求,最大化地让人们内心情感压抑情绪宣泄,从而感受到快乐!

  四、速食文化与经典文化孰轻孰重

  文化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传统经典文化和所有文化一样,有优也有劣,传统文化的崇高天伦、不屈不挠的精神、高尚道德等都是值得借鉴与学习的,但是,它在许多方面同样也存在着不合时宜的滞后之处,需要跟随社会提升和发展,以此来跟上生活的快节奏。 “速食文化”的出现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更加方便,它快捷而充满了新鲜感,“速度之快”是这个文化最大的特点。在这信息化的时代,科技产品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方便,我们足不出户,再也不必埋头于书堆中废寝忘食地查阅资料, 不用缠着老师问个不停,只要敲几下键盘,不出几秒,答案便已跃入眼帘,“文化速食”不仅快速,还简单易懂,如此便捷的方式怎不让人们欣喜若狂? 然而, 当今诸如 《品三国》、《玄奘西游记》之类的速食文化,方便简捷,读起来朗朗上口,津津有味儿,可人们在轻松的阅读之中却错过了经典原着的精髓。同样,一些改编经典名着的电视剧作品暴露出创作中内容层面的空洞和审美层面的缺失,过度地娱乐化,忽略了对观众的审美力的提高以及大众精神架构的改观等等[5].但也有些人认为,有些名着过于深奥,读来难免感觉乏味费力,曹雪芹的《红楼梦》,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满纸荒唐言”读来或许还有些生硬困难,又怎能理解“一把辛酸泪”呢? 但如果你能去看看王国维对此的赏析,或观看一下电视版《红楼梦》,对作者的身世有了些许理解, 清楚了他笔下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再去阅读原着时,是否茅塞顿开,有豁然开朗之意呢?

  我们应该看到速食文化的社会负向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有存在就有需求,就有其合理的成分,在当今社会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信仰缺失, 价值文化涣散的倾向, 快节奏的社会确实需要快速的思维方式来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来转移我们的压力,我们当前要做的是节制“速食”而守住真实,速食文化的活跃已是时代的潮流,我们无法阻挡潮流,但我们可以借助速食文化引导人们在繁忙之余静下心来读经典,深深体味原着的精华,这才是“速食文化”的真正意义。 而经典文化作为民族的灵魂和社会的精神给养,面对来自速食文化的挑战应化为机遇,理性思辨生存环境,以温厚的心态传播经典,探索经典与时代的结合,努力培养年轻观众,开创经典文化发展的新路。

  参考文献

  [1] 杨慧。消费文化视域中的审美趣味及其发展趋向[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25-129.

  [2] 仪 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秦 汉魏晋南北朝卷[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3] 仪 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秦 汉魏晋南北朝卷[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

  [4] 刘 文斌 . 关 于 “ 经典 ” 文化的思考 [J]. 阴 山学刊 ,2005(4):63-68.

  [5] 高晓雷。 从传统文化的资源再利用看中国当代审美精神的转变[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2:54.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zhexuelunwen/1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