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应用宫腔镜电切术的效果观察

更新时间:2019-12-28 来源:临床医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临床医学论文】

摘要

  子宫粘膜下肌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妇科肿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一些不良习惯,导致患该疾病的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因此,必须对该疾病患者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以促进患者能早日康复。本文对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应用了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年龄26~35岁,平均年龄(30.04±0.14)岁,未生育14例,已生育17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分型:0型18例,Ⅰ型13例,Ⅱ型0例;研究组年龄27~36岁,平均年龄(30.76±0.85)岁,已生育17例,未生育1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分型:0型20例,Ⅰ型12例,Ⅱ型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术:给予患者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切开子宫,探查子宫肌瘤的部位,再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然后缝合切口,将切除的病灶组织送至病理检查。实验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指导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并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扩张患者子宫,置入电切镜,探查患者病灶以及周围的情况,确定手术方案;0型粘膜下肌瘤<2 cm的患者,应从瘤蒂根部切除,再取出肌瘤,同时给予创面电凝止血;粘膜下肌瘤>2 cm的患者,应先一片一片切割直至瘤蒂。Ⅰ型粘膜下肌瘤患者,应从肌瘤底部切开包膜,再切割肌瘤,扭转取出,一直切削至子宫内膜水平。注意,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x±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x±s)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出现恶心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对照组发热3例,感染2例,出血1例,子宫穿孔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58%;两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8,P<0.05)。

  3、讨 论

  子宫肌瘤常见的合并症有卵管病变、卵巢病变、子宫颈癌、子宫体腺癌等,其致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有研究表明,该疾病可能与女性性激素有密切的关系。另外,子宫肌瘤好发于女性生育年龄阶段,且极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孕、贫血等并发症,严重者还会出现恶变,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有三种,即开腹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微创治疗[2]。本文给予研究组患者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痛苦也较少等特点,同时该手术还能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参考文献
  [1] 陈 玉.子宫肌瘤354例临床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5,8(01):19-20.
  [2] 顾秀玲.等离子双极行宫腔镜黏膜下肌瘤电切的手术配合[J].护理与康复,2014,13(12):1193-1194.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yixuelunwen/2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