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理论与高职院校英语听力教学

更新时间:2019-08-12 来源:工商管理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工商管理论文】

    摘 要: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中的非常重要的理论之一。文章运用该理论并结合高职院校听力教学需求,以近年听力理解考试短对话的真题为例,探讨如何帮助和引导高职学生根据语境去推断和正确理解听力材料中一些话语的言外之意,也就是它隐含在表象下的真实意图,以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教学需求;语境;言外之意
   一、引言近年来高职专科院校积极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及创新,越来越注重在校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及应用能力。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教学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而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难点。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仍旧沿用传统的“先听听力材料再机械地校对答案”的教学方法,只停留在句子层面,注重语言的形式,如语音、词汇或语法等,忽视了语言的内容,忽略了培养学生听力水平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性。笔者对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进行实例分析,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根据语境去推断并正确理解听力材料中的一些话语的言外之意,也就是说话者隐藏的真实意图,以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关于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是语言语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最初是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的,在其所着的《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一书中说到,我们说话的同时是在实施某种行为。说话者说话时可能实施三种行为:言内行为 (locutionary acts),言外行为 (illo-cutionary acts) 和言后行为 (perlocutionary acts)。
  
  言内行为是说出词、短语和分句的行为,是通过句法、词汇和音位来表达字面意义的行为;言外行为是表达说话者的意图的行为,是在说某些话时所实施的行为;言后行为是通过某些话所实施的行为,或讲某些话所导致的行为,它是话语所产生的后果或所引起的变化,是通过讲某些话所完成的行为。因为言外行为是表达说话者的意图的行为,所以它是听话者最为关注的行为。后来美国哲学家 J.R.Searle 将言语系统化,阐述了言语行为的原则和分类标准,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这一特殊的言语行为类型,即“通过施行一个言外行为间接地施行了另一个言外行为”。

  塞尔指出,要理解间接言语行为这个概念,首先要了解“字面意义”, 即句子本身所表达的“言内之力”, 然后从“字面意义”推断出其间接用意,即句子本身间接表达的“言外之力”。塞尔认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是说话人如何通过“字面意义”来表达间接的“言外之力”, 或者说,听者如何从言者的“字面意义”中推断出其间接的“言外之意”。通过他的努力,言语行为理论成为当今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听力对话作为一种真实的交际语言,必然发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只有通过语境才能正确理解发话人和受话人的“言外行为”。所谓语境 (context),字面上可以理解为语言所使用的环境。
  确切地说,语境既是指交际时言语活动所存在的场合,即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等,又指言语活动得以发生的前提和条件,包括言语交际的时代、历史、社会背景、交际双方的社会身份、相互关系、地位、知识、文化素养、交际者未用话语交待的具体的交际目的等。可以概括为:文化背景语境,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语境制约着语言的使用,也约束着话语的理解和表达。在理解英语对话的过程中要了解不同的语境给话语增添不同的言外之意,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进行语义和句法上的分析。美国语言学家雅各布 L 梅 (Jacob L Mey) 在他的《语用学导论》(Pragmatics,An introduction) 中指出,要获得对使用语言双方所进行的交谈的理解,必定和唯一依赖于对言语交际中语境的理解。离开了特定的语境,对话就显得古怪,令人感到不知所谓。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言语的行为理论,掌握从言内行为推导出言外行为的技能,正确理解隐藏在字面意义之下的暗含意义。
  三、高职院校英语听力要求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和水平参差不齐,英语教学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必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对听力的要求,基础阶段学生应“能听懂英语讲课,并能听懂题材熟悉、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上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 130-150 词的简短会话、谈话、报道和讲座,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
  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相对不足,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等级考试。虽然等级考试的通过率不是大学英语教育的最终目标,但很多时候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就是等级考试的通过率,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各等级考试对于听力理解要求有所不同。在教育部高教司的指导下,依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简称《基本要求》)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必须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高校英语能力考试是国家教育部批准、实行的一项教学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项考试分为 A 级和 B级,入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应达到 A 级要求 , 入学水平较低的学生至少应达到 B 级要求。《基本要求》
  对听力理解明确要求,对于 A 级 : 能听懂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使用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 ( 每分钟 120 词左右 ) 的英语对话和不太复杂的陈述,理解基本正确。B 级:能听懂涉及日常交际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110词左右)的英语简短对话和陈述,理解基本正确。高职院校中通过 AB 级考试并具有较强英语能力的学生可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考试大纲 (2006)》
  新大纲要求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理解部分要求学生“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慢速英语节目,语速为每分钟 13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获取口头信息的能力,包括理解主旨大意、重要事实和细节、隐含意义,判断话语的交际功能、说话人的观点、态度等”。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第一部分的听力理解占 35%,其中听力对话占 15% 听力短文占 20%。
  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及通过语境理解阅读的能力。从以上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可以看出,听力教学占高职英语教学非常重要的部分,听力理解考查重点更注重学生的交际应用能力,主要测试学生通过语言形式获取口头信息的能力,而不单单是考核学生是否掌握某种语言形式。所以教学也应重视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指导学生如何真正听懂和理解听力材料。
  四、言语行为理论的指导意义及应用作为语用学重要理论之一的言语行为理论可以在指导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中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听力教学中,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可以教导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话语,引导他们充分理解说话者的真实意图,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全面培养言语交际应用能力。在做听力理解题目时,如果不根据特定语境去推理判断的话,常常会觉得对话上下文毫无关联,文不对题,因此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在教导学生进行具体的话语分析时,要引导他们了解不同的语境中话语的言外之意,不能只关注表面进行语义和句法上的分析。听力测试中短篇对话,篇幅短小,由一男一女两人进行为一问一答的对话,每人各陈述一至两句,然后针对双方对话相关内容进行提问。从字面第 4 期 章  超:言语行为理论与高职院校英语听力教学上看,说话者陈述的语言形式与所表达的意思似乎完全无关。
  可是一旦结合言语行为理论进行分析会有大不同的理解。将所获取的语言、语音、语调等信息,迅速把握说话者双方话语中的表层含义,即语言的言内行为;结合对话的特定语境进行仔细分析和推理,就能理解言外行为所暗含的“言下之意”;推测出可能产生的言后行为。教师应强调根据语境来推断话语的言外之意,引导学生分析在不同的语境下理解听力材料中的一些话语,挖出隐含在表象下的真实意图;理解语句和话语的真实涵义和潜在双方预期的交际目的,领会该话语在交际行为中所产生的最佳语言效果,以及对说话者双方的言语行为可能产生的情感、思想和行为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及通过语境理解阅读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以简单的 A 级听力模拟题为例:
  M: What are you looking at?
  W: Well, it is raining so hard outside. I have noumbrella.
  Q: What does the woman worry about?
  A) It is going to rain.
  B) The man has no umbrella.
  C) The bus is not there yet.
  D) Her clothes may get wet.
  此题为简单的推断题。题中女士回答“雨下得大,没有带伞”,根据这一情景语境做出相应的语境假设。我们知道女士通常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而且下大雨肯定是担心被雨淋到,衣服会被淋湿。所以答案是 D。
  大学英语四六级短篇对话听力比 A 级难度大些,说话人常常不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或目的,而是采用委婉的手段间接回答,这就要求听话人在不同的语境下准确理解说话人的言外之意,作出正确的判断。根据杨惠中教授和 Wei:C. 的研究统计,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对听懂重要的或特定的细节并进行推断这两项技能进行的测试所占的比例最大。
  如 2013 年 6 月英语四级考试听力第 11 题:
  M: I don't know what to do with Timmy. This mor-ning I found orange juice spilt all over the kitchen floor.
  W: Don't be so hard on him. He is only four.
  Q: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Children should be taught to be more careful.
  B) Children shouldn't drink so much orange juice.
  C) There is no need for the man to make such afuss.
  D) Timmy should learn to do things in the rightway.
  首先,这个对话中男士在陈述 Timmy 弄得厨房地板都是橙汁,话语中表述“不知道要怎么教育Timmy”的言语行为。从字面上看,希望对方做出回应,给他如何教育 Timmy 支支招,言外行为是在抱怨某个事件。可是对方女士却没做出男士所期望的回应,她陈述了 Timmy 只有四岁的事实,女士的言外之意是认为对一个四岁小孩不应该那么苛刻。只有 C 选项做出了正确的理解,男士不需要如此小题大做,故答案选择 C。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交际双方只有在一定的语境或共享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作用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语境是交际双方之间的一座桥梁,离开语境就无法分析会话含义。
  很多听力对话测试要求考生能迅速对所获取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即说话者双方言内言语行为的表层含义)进行分析和推理,透过表象的语言,理解言语行为所暗含的言外之意,推测出可能产生的言后言语行为,取得有效的言语行为交际功能,把握真实的话语含意,这是一个难点。学生在考试中除了词汇量或词义的问题以外最容易失分的地方也在此。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剔除对话中的干扰因素,结合对话时发生的场景和相关背景知识,解析说话者的真实意图,理解对话的真实含意。如下面的例子:
  M: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gallery space? Theyoffer to let me exhibit some of my paintings here.
  W: Are you kidding? Any art student I know woulddie to have an exhibition here.
  Q: What could we infer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Only top art students can show their works inthe gallery.
  B) The gallery space is big enough for the man’spaintings.
  C) The woman would like to help with the exhibi-tion layout.
  D) The man is uncertain how his art works will bereceived.
  此题为 2013 年 6 月大学英语六级听力考试真题,这次听力考试中短对话仍以推断题和人物意图题为主,乍一看很难做出选择。事实上,我们接收到的信息材料只是对话双方的言内言语行为,必需透过表象去推断“弦外之音” 。根据女士的反应可以推断出艺术馆提供给男士的这次机会非常难得,也由此可以理解出女士的言外之意:并非所有人都可以在此举办展览。而此题难点是要求考生能根据上下文的这些语境选出最合理的推论:只有优秀的艺术学生才能在这里举办展览,所以正确答案就是 A。
  五、建议教师在听力课堂上利用言语行为理论指导其教学,首先可适当地给学生讲解言语行为理论的相关知识,将实用的理论知识武装思想,指导具体的题目分析与解决。其次,增强和培养学生语境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教授有关语境的背景知识,教会学生依靠语境理解会话意义。再次,指导学生解决具体听力理解题目时不能只看某句或某段,也不能只分析它们的语义内容或语法特征,要纵观全局,把握大意,联系上下文,透过会话表面意思,对某个句子或段落乃至全文所获取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进行分析,经过思考理解它们的“言外之意”,掌握会话者真正意图。最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帮学生罗列和积累日常生活中常见语境出现频率较高的单词、短语和惯用表达等,指导学生认清情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英语是一种模式化的语言,在固定的场景中,所使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相对也比较固定,而大学英语听力考试对话题型更注重于考查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题目倾向于在固定场景中考查人物的对话。因此考生必须重视对情景语境的认识,应在平时注意多积累一些场景中的高频词汇和习惯表达,在备考阶段充分了解和熟悉话题考察的重点场景和出题形式,有利于在解题时有据可依,提高解题正确率。听力常考的场景有:学习场景、选课场景,图书馆场景、餐馆场景、工作场景、天气场景、医院场景、租房场景、娱乐场景等。比如2013 年 6 月英语四六级听力真题,短对话中涉及到了电话场景、租房场景、停车场景以及看病拿药等日常生活环境中经常出现的对话内容。即使脱离考试的范畴,在以后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面对真实语言情景,情景语境对于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图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只分析言语行为理论在短篇对话听力理解中的运用,对其它题型也可推及开去。笔者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言语行为理论融入实际的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语境意识。参加 2013 年上半年(2013 年第 1 次)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的大一学生成绩优秀,参加 A级考试的学生合格率为 67.2%,平均分为 60.9 分;参加 B 级考试的学生合格率为 70.6%,平均分为 61.1分,均高于学校总体合格率 49.07% 和 50.72%。
  六、结语在语言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授语法、语音及语言技能等层面,要从以语言形式和教学方法为中心转向以语言功能和教学内容为中心。进行听力教学时,教师可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指导解决听力理解的题目,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言语行为在言语交流中的不同作用,准确理解说话人在各种语境中的言外之意的能力,掌握说话者言语行为的真正意图,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1]  吴静.大学英语听力策略之言语行为的探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2):70.
  [2]  Austin,J.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 .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1962:32-35.
  [3]  Searle,J.R.Speech Acts: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Language[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Research Press.2001.22-26.
  [4]  张晓翠.探讨大学英语四级听力短对话中的特殊含意[J].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guanlixuelunwen/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