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德育教育模式创新分析

更新时间:2019-10-05 来源:德育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德育论文】

摘要

  一、高校德育教育开展的必要性概述

  高校德育内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关乎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校德育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的灵魂,决定着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教育方向,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是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的重要保证。

  ( 一) 学校教育性质和目标的根本要求

  高校德育通过对学生讲授我国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具备时代信息的思想价值体系相关内容,强化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形态观念,对于其高尚道德品质和坚定政治立场的形成意义重大。这主要是由于高校德育遵循国家意志和要求,尊重大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为社会主义国家服务。高等教育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必须辅之以道德教育,将二者很好地统一在教学当中,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社会价值,明白自己所必须担负的社会责任,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去,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很有帮助。

  ( 二) 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需求

  高校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配合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了高校德育开展的内容、性质以及发展水平,与此同时又对高校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是未来祖国的强大建设力量,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只有切实做好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才能够培养社会需要的建设人才,帮助他们去学习更多的科技文化知识,进而满足社会发展的强大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德育对于建设稳定的社会生活秩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德育实践证明,开展德育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带动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准,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 三) 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通过各种带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的实际活动,使受教者感知、体验、认同其思想、政治和道德观念,并最终形成受教育者自己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和过程。高校德育的实质就是要解决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明确自己在社会上的责任与义务。尤其在当今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中,人们的主体性意识被大大的唤醒了,极易受到西方物质观、消费观、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二、对高校德育教育问题的审视

  ( 一) 高校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大高校也竞相以就业率作为竞争的手段,盲目加强学生市场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高校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帮助学生全方面综合发展的作用。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 第一,高等学校投入更大资本在教学、科研方面,忽视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第二,高校没有形成对德育教育的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教师德育工作开展没有考核标准,会极大地打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第三,高校德育教师师资力量和结构都有待完善,主要是高校德育工作者普遍存在年龄比较大、学历比较低、对德育教育认识不到位的现象,在知识、专业、教学方面与高校德育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 二) 德育教育理论与现实脱节严重

  高校德育教育长期发展以来只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性知识的传授,实践教育由于受到社会现实、教育资金、风险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实际中并没有受到高校的过多关注。这样的教育模式脱离了大学生的客观实际,导致学生对于德育的理解掌握仅仅止于理论概念上,在实际生活过程中并没有转换成自己内心的行动指南。与此同时,高校德育教育内容相对滞后,枯燥乏味、教条化且没有实际价值,缺乏时代性的教育内容,加上德育教育模式太过单调,对于学生的教育目标实行统一化,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实行层次化、区别化对待,使得高校德育工作收效甚微。

  ( 三) 德育方式和手段单一化

  为了应付教育部对于高等院校下发的教育指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目的性极强,因此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德育工作者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了对于大学生的关注,这样导致了高校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模式的单一性,单纯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理论知识教育,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因此学生德育情况不是很理想。其次,高校开展德育教育,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教育功能,将学生困囿在课堂之内,采取传统的应试德育知识学习,不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于学生实际综合素质的提高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三、新时期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途径

  ( 一) 树立正确的德育思想观念

  高校要开展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首先要进行德育教育思想观念的改变和创新。最主要的就是要求高校德育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不但要善于教育、引导和理解学生,还要切实维护学生的利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才能引起高校对德育教育地位和功能认识的转变,以适应大学生德育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

  ( 二) 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高校开展德育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基础,高校作为大学生接收科学文化知识、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其文化教育氛围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在进行德育教育模式创新中,高校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与环境。首先,高校要加强德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认真做好教师的遴选工作及后续相关培训教育; 其次,加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能够在德育氛围浓厚的校园内进行学习; 最后,高校还要注重校风建设,发挥德育工作在实践中的示范作用。

  ( 三) 探索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方法

  高校探索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方法对于德育教育模式创新具有重大又深刻的意义。其一,要激活大学生的道德需要,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理论知识的教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接受外界社会道德影响的自觉性,从而内化为自身的品德; 其二,加强实践中的德育,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将学到的德育理论知识加以运用,而且能在实践中加深体会; 其三,在大学生当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德育模范,通过他们的典型事例对大学生进行教育,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学习。

  总之,高校德育教育模式创新是一项艰巨又复杂的工作,它需要在思想观念、方法理论、外部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努力,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到教育模式的创新,进而推动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于连军。 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07.

  [2]王兰芳。 对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 3) .

  [3]曹金荣。 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知识经济,2011,( 3) .

  [4]班华。 德育方法的协调组合[J]. 上海教育科研,1994,( 11) .

  [5]彭秀华。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黑河学刊,2011,( 8) .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1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