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动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画思维

更新时间:2019-12-19 来源:美术教育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美术教育论文】

摘要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技巧,动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具备应有的艺术本质特性——表情达意、彰显个性,它和其他的视觉艺术一样给人们美好的感官刺激及心灵陶冶。动画的创作过程多半是团队合作的,充满理性色彩,同时受制于相关的技术设备。正是这种感性和理性、自由和约束的交织形成了动画独有的思维模型 :动画思维。

  一、动画思维培养势在必行

  (一)动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动画艺术自身的要求

  动画是想象力的艺术,它是集绘画、电影、音乐、文学等于一体的复合学科。这句话首先揭示了动画的本质,要求从业者思维活跃,善于联想,继而具体的说明了该学科的综合性、复杂性,要求从业者必须多见广识。动画是带有强烈绘画特性的影视艺术,属于影视大类,但它又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有其独有的语言形式和艺术规范。

  动画通常以绘画的形式构成画面,组成镜头,讲述影视故事,传统实拍影视作品中的镜头调度动画可以实现,而实拍难以表现或实拍禁区动画一样可以胜任,当然动画的绘画性也会对其有一定的约束,如在面部微妙表情的表现上实拍有着更明显的优势,动画在特有的夸张造型、趣味化剧情上完全开辟了新天地,有着独立的艺术性格,生活中人们也会把动画和实拍影视作品区分开来,认为它们是完全的两个领域。总之,拥有绘画性的动画在具备一般视听语言属性的同时有着属于自己的动画理念和表现语言。

  动画片营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它拥有自己独立的造型规范、运作原理和世界观,所有的角色、道具以及场景设计被要求统一在那个特定的美术风格和世界中,只要动画中的那个世界是“合理可信”的,影片就是成功的。有人开玩笑说动画师拥有上帝一样的能力,因为他们创造并主宰了一个个新世界。

  动画世界中的一切物象都是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动画化”的产物,动画思维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现实或幻想中的物象进行再加工,使其“动画化”,将其改造成新世界的“合理”存在。例如梦工厂的《疯狂原始人》,影片中塑造的原始世界是在符合那个时期特有样貌的同时结合了动画师的设计,动画师对客观世界进行再创造,加入动画元素,影片整体呈现出既有原始风貌,又可以清晰感受到“动画”对它的改造,使得每个镜头无不彰显着动画的趣味和性格,这就是所谓的“动画化”。片中瓜哥(爸爸)发明“照相技术”的桥段最能体现动画的特质,触发机关,石板拍向众人,继而留下影印,这竟然是一种“照相”手段,这在真人实拍电影中是难以想象的,这种构思也只有在动画中才能合理存在,并使动画具有了不可思议的神奇魔力,同时精妙的展现了作者的巧思和才华,叫人叹服。因此,对学生进行动画思维的训练是动画艺术来自本体的要求,也是动画师的一种重要的思维素养。

  (二)动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呼唤

  繁多的技能培养课程,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赖以生存的软件技能,然而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不小的问题 :短片脚本过于俗套,新意不足,反映面过窄等,在动画短片创作思路和团队协作上表现不够理想。就业后的跟踪反馈信息 :学生获得工作机会容易,但是工作中的再学习能力不足,工作面拓展较为困难的尴尬局面,深入了解不难得出“动画思维能力欠缺”的原因。

  一方面,动画设计终究属于创意产业,仅仅技术过硬是不够的,动画思维能力是背后的支撑力量,是持久、源源不断巧思的源泉。另一方面,动画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团队化运作,需要频繁的交流沟通 , 无间的合作,动画思维就像无线电一样,摸不着看不见,但又真实存在,如果大家频率不同,就无法相互感应,导致沟通壁垒。动画思维的培养是动画行业抛给我们的不可回避的课题,是时代的呼唤。

  二、动画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探索

  笔者尝试以《向大师学动画》课程为例,通过影片赏析、师生讨论以及思维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拓宽学生的动画视野,丰富动画知识,开发其动画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最终有效服务于动画短片的创作和日后的工作生活。

  (一)设置相关课程,经典动画观摩

  笔者对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不主张纯粹的理论说教或某一类单一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力求将苦涩、抽象的思维训练寄托于具体的动画作品,以动画为载体,在剖析作品故事结构、叙事方式的基础上解读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潜移默化地改造学生的思维方式。课堂上引导学生放下包袱,解放思想讨论影片,讨论带来思想的碰撞,产生多维度的认识,最后由老师点评,运用师生共同讨论的形式把动画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德国知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者和获得学习方法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勇敢的表达对动画的理解和对老师播放影片艺术魅力的解读,适时唤醒学生对某些遗漏、错误的问题进行再思考。

  (二)思维拓展训练——“放”

  “一句话展开讲故事”,训练的主旨在于唤醒同学们儿时的发散式思维,力图改变从点到点的思考模式,努力开启从点到线到多线的思维方式。课堂上教师写出一个句子,学生根据这句话传达出的信息发挥主观能动性展开联想,构思故事。训练开始阶段,学生们可能会摸不着头脑,教师可以适当给出一些提示和引导协助他们调整好思绪,找到打破常规思维的突破口。作业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课堂上迅速完成故事建构,一类是课后完成相对完整适合动画短片表现的故事小品。整个训练是学生解放思维的过程,老师的“一句话”可以是故事的主题,可以是故事展开的诱因,或者是故事发展到某一环节的内容,也可以是故事的尾声。这是动画思维训练初期十分重要的版块,基于一个信息点进行故事拓展促使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禁锢思维的枷锁被打开,思维如潮水般放纵奔流。只要满足“一句话”传达的信息要求,可以天马行空创造故事,即思维“解放”的过程。

  通过课后作业,笔者欣喜地发现,学生们在语言无法准确形象描述的段落会附上手绘小稿用于辅助讲述故事,这是后续故事板设计课程的萌芽,这种训练模式无意中开发了学生们将文字转化为画面(镜头)的能力。

  (三)故事改编——“收”

  思维“解放出去”也要“收得回来”。“解放”是打破思维僵局,冲出定式思维的手段,是走进发散思维大门的钥匙,被放出去的思维犹如脱缰野马肆意奔驰,解放的思维甚至有些不受控制,此时需要把思维再“收回来”。笔者为“收”思维做了相应的训练内容,其一,将一组看似不相关词语罗列出来,要求同学们把它们串联起来,编成一个故事,要具备一个动画故事该有的一些基本要素。其二,改编经典童话故事,对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再创作,利用故事基本内容和角色原型进行故事结构的重建,在约束中进行故事的创编和思维的拓展,完成思维的“收”的训练。这一放一收,思维变得可控,变得更有“章法”。思维的“解放”使动画故事更加有张力,更加具有创造性和趣味性,“收”使动画故事更趋于平稳和合理,从内部约束着故事的走向,使故事在充满动画独有的趣味、夸张特质同时逻辑清晰,秩序井然。总之,拓展动画思维,要放得出去收得回来。

  (四)动画创作促进动画思维的完善

  在《向大师学动画》中积累和培养起的动画知识和思维方式使得动画思维逐渐形成,动画思维的形成意味着可以“动画化”的构思故事和创编故事板,可以将现实或幻想中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动画化”。以动画独有的语言形式和艺术技巧思考动画的方方面面,是动画思维形成的基本标志。

  动画思维的训练是持续的,甚至贯穿于整个动画职业生涯,动画思维终将服务于动画创作,这也是它唯一的用武之地,同时动画创作也刺激着动画思维巩固和提高,动画思维能力和动画创作互相促进。

  通过动画创作,在动画设计的具体实践中完成对动画思维的检验和升华,进而达到一个新高度,同时又融入了新的营养成分即动画经验,动画思维和动画经验一同成为了下一次创作的主导力量。最终形成“动画思维——动画创作——动画思维”的良性循环。

  动画创作在团队合作上对动画思维提供了另外一种训练。动画创作是团队、集体的工作,动画思维是大家共同的思考方式,它像是一张看不见的网,联络着成员的思想,动画创作过程要求团队成员思维步调一致,一起按部就班的完成动画作品。而团队合作期间常常出现思维状态不一的情况,动画创作提示着大家反思自身动画思维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着动画思维的提高。动画思维是团队分工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是动画师的重要素养之一。

  三、结语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期望在动画行业走的更长久,不能仅限于“学得一手好技术”,应该回归对动画本体的认识,认识到底什么是动画,理解动画的理念,怎样具备动画的思维能力。多看,拓宽视野 ;多分析,增强动画故事解读能力 ;多思考,提升动画思维力;多尝试,发现表现的新可能。

  感受大师名家天马行空的动画艺术同时循序提升动画思维力,激发想象力和创作力,综合提升动画能力。动画师的动画思维能力是动画得以生生不息延续一百多年,保有独立艺术地位的制胜法宝,作为动画欠发达国家的教育从业者,理应将动画思维训练列为培养学生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
  [1] 赵宏 . 人的思维与创造 [M].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 吴冠英 , 王筱竹 . 动画造型设计和动画场景设计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3] 李莎,朱其林 . 浅谈动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J]. 咸宁学院学报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2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