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

更新时间:2019-10-10 来源:美术教育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美术教育论文】

摘要

  美术是人类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人们通过美术来表达内心情感,传递并传承历史文华。 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生活习态、情感与人生价值关等,都可以通过美术这一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德国着名哲学家黑格尔曾经指出:“美术可以堪称各国各民族的最早老师。 ”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艺术教育---这不是培养艺术家, 这首先是培养人。 ”我国新的《课程标准》把美术课定义为“必修的艺术文化课”,这实际上规定了美术课程的性质---美术教育是文化教育,而不是专业技能教育。 通过美术这一艺术形式的学习, 可以充分表达出人类思想、情感,人生价值观等一系列的现象。 可以了解美术存在的不同艺术形式与特征, 丰富人类社会生活,使人们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表达各自的情感。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被突现出来,引导了教师走出艺术教育的误区, 走出 “重技能,轻人文”,致使学生伦理道德下降的现象,使得美术教育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水平发挥其余热。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语出《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辞海》)。

  人文精神的宗旨诣在启发、 启迪社会上每个人追求成功的自信心、 自尊心和自强不息的人生悟性和动力;在于启迪、启动人的自重、自爱,以及人间关爱的理想追求和人生价值。美术教学在初中教学中, 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艺术更好地吸取不同时期丰富的人文精神, 作品中所载的研究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艺术影响, 并使他们有健康积极向上的追求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笔者认为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核心。 审美教育又重在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可通过以下几种途经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感知美首先要发现美。 在学生的审美感知活动中要善于引导、 培养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审美客体通过线条、色彩、体积、结构等外在形式所表现出的特有的美的本质,人文内涵,如:故宫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帕特农神庙庄重宏伟,比例匀称,风格开朗,并配以大量精美的浮雕, 从而成为西方古典建筑的典范;泰姬陵富丽堂皇,精美无比;还有许多古建筑等无不显示出古代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上海杨浦大桥、悉尼歌剧院、鸟巢、水立方等都体现了现代文明的社会艺术美。 人面含鱼的彩陶盆,古色斑斓的青铜器,秀骨清清的北朝雕塑,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扑朔迷离的宋元山水,古今中外的着名诗文,引人入胜的经典影视,日渐发达的商业文明,奇异多变的电脑美术等都可作为教学的人文资源。从审美体验人文资源学生的学习, 实现人类的情感和思想,在美术突出显示的人性,让艺术和文化背景的情感因素更好地融合。 同时,融化学生心灵,点点滴滴,渗透到血液中。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

  美术作品欣赏只观察到其外在形式是远远不够的, 审美理解就是要求学生注意对欣赏对象背景资料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和收集,并乐意进行拓展性研究。 人文学科的信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活与人”“艺术与人 ”“人类与环境 ” 之间学生除了音乐、书法、戏剧、媒体艺术、文学、历史等意识的联系点,也应特别注意到与科学的桥梁。

  在自然学科中, 也同样蕴藏着极为理性的美感因素。 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为忠实再现大自然,应用数学知识加以研究,导致产生了绘画的透视画法和立体几何; 为了精确地再现人, 人体比例的研究又促进了解剖学的发展,最后导致了哈维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居里夫人更是感到:“科学的探索研究, 其本身就含有至美。 ”所以,学生只有通过研究探索学习, 涉猎各科知识寻找相关美术知识链接点,对美术作品理解才能透彻,对人文感悟才能更深。

  三、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取得育人效果

  艺术是情感的产物,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教师要激发学生带着情感去创造体验, 才能达到人文教育目的。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美术教师不仅要加强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教 师要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 , 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首先,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 加强对美术作品的鉴赏知识,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其次,要放眼全球了解多元的民族文化,具有多元文化观念,尊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文化发展最新动态,同时还要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来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壮大、更新自己的“长流水”,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学中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每 个人对事物的感观及接受程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课堂上只是简单的讲授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而言是无济于事的。 所以就要从教学角度出发,以学生体验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去感觉、思考、分析、操作、创新及尝试。 作为教师要学着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认知当代社会,给学生特定的自主体验的空间,使学生在体验的同时可以自主地探究学习。

  3. 选 择人文主题的内容时 , 最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特点相联系。 这样教学才能落到实处,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愉快,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学生的情感才能投入到学习中, 感觉到学习的乐趣, 领略美的真谛,感悟人文精神。

  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建构, 也是世界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 不只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精神教育。 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的、无灵魂的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严重失误。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美术教师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1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