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艺术类大学生舞蹈素养状况及对策

更新时间:2019-12-21 来源:舞蹈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舞蹈论文】

摘要 :舞蹈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符号和语言载体,是传达、表现美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中无法替代的教育形式和手段。非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舞蹈素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的舞蹈素养水平,而且也影响着今后他们在工作上的竞争力。根据国内外大学生舞蹈教育的现状,结合具体学校非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进行调研,提出一套适合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舞蹈素养培养的方案。
  
  关键词 :非艺术 ;舞蹈素养 ;公共艺术选修。
  
  一、国内外非艺术类大学生舞蹈教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国内外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舞蹈教育现状。
  
  舞蹈作为与人类共生的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是“肉体生命的最美表现,精神生命的最佳象征”同时也是“民族精神和族群感情密码最生动的载体”,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手段,在促进个体身体、心灵、意念以及精神的和谐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分支,是实现艺术教育价值与功能的重要内容。舞蹈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符号和语言载体,是传达、表现、体现美的重要途径,透过舞蹈教育使人感受和体验艺术之美,体验创造,感受文化,是语言无法替代的教育形式和手段。理想的舞蹈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完整的人的生命教育,是透过美的教育实现身体与灵魂塑造的人性教育。
  
  然而,从当前舞蹈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舞蹈自身教育功能体现并不充分,对舞蹈教育价值的探讨也相对薄弱,舞蹈学在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中所占的地位相对边缘化,究其原因是,我们对舞蹈教育发展的本质问题,即舞蹈教育核心理念和价值的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
  
  由于培养方式和教育体制的不同,国外在校大学生有着相对较高的艺术素质,这有赖于他们的社会大环境和从幼教开始的全学科培养,有赖于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继承和革新。因此,国外高校更注重如何发现和放大学生对某一艺术门类的兴趣,并提出合理的引导,鼓励学生的自由创作,通过艺术思维强化科学思维,这种方式是多年实践和研究的成果。
  
  这种成果带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北京大学是我国最早开设美育教育的高校,可以追溯到蔡元培先生执教时期。在学习哈佛课程经验的同时,结合学校自身特色,于 2000 年推出“通选课计划”,开设 12 门公共美术课程,并要求本科学生在毕业前必须修满 16 学分,在文学与艺术领域至少修满 4 分,且必须有一门是艺术类课程。
  
  清华大学在 1980 年就恢复了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并于 2005 年前后,为本科学生开设了 40 余门艺术类选修课程,分为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四大类,每一类课程又兼顾了基础知识、艺术实践与艺术审美三个层面。我国高等院校中的舞蹈教育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变迁和发展之后,已建立起有着自己特色的培养体系。
  
  (二)我国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舞蹈教育发展趋势。
  
  通过教育提高学生某一专业的素质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是教育不仅仅是强硬的知识灌输,而在于兴趣的培养和潜移默化思维方式的改变,在非艺术类专业开设公共艺术课程是提高学生人文艺术素质的第一步,但大学生艺术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而非简单的知识普及。
  
  在 21 世纪的今天,舞蹈教育面向的大学生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而是通过舞蹈教育使人的素养更加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更加均衡。苏格拉底认为 :“理想的教育方法不是把现成的、表面的知识传授给别人,而是凭借正确的提问,激发对方的思考,通过对方的思考,发现潜藏于自己心中的真理。”传统的舞蹈教学里使得学生获得的知识过于狭窄、过于专业化、过深的要求专业水平,使得我们国家培养的舞蹈方面人才露出许多弊端,文化素养上有着明显的缺陷。在未来我们国家的综合类大学舞蹈学科的教学应突破传统的模式,在现代化、多元化及创新上寻求更多的方法。
  
  由于就业、专业课程设置等问题导致大学生偏重于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水平,缺乏培养人文艺术素质的意识,也忽视了艺术思维的发展对科学思维的重要作用。这是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对非艺术专业学生舞蹈素养的调研

高校已经从学校层面已经开始逐步加强对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但就近十年的发展来看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问题出在哪里?以包头师范学院为例,笔者对 100 名学生在图书馆、操场、教室等地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收回92份,其中有效答卷90份,占总发放的 90%.问卷根据涉及了 10 个选择题 ( 单选和多选 ) .
  
  通过调查发现,有 80% 以上的同学喜欢舞蹈,认为自己对少部分的舞蹈作品仅有耳闻,处于舞蹈素养学习的启蒙期,有 32% 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此很有兴趣,但不愿花费太多时间 ;而超过 2/3 的学生表示自己需要提高艺术素养,并且认为提高艺术素养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愿意在大学期间学习艺术类课程 ;同时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通过什么方式提高艺术素养处在迷茫阶段,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成熟的学习规划。
  
  此外,笔者与问卷 15 名同学进行交谈,其中有 8位同学 ( 占交谈总数的 53.4%) 觉得大学艺术教育主要以音乐课程为主,即使有舞蹈的公选的课程,但是也因为开班人数太少,经常选不到课程。他们觉得掌握传统舞蹈技能会提升他们的个人魅力和修养。 5 位同学 ( 占总数的 33.4%) 相比芭蕾舞、中国舞而言他们更愿意学习街舞等流行舞蹈。另外,还有 2 名学生 ( 占总数的 13.3%) 表示对舞蹈一点都不感兴趣。从上面的数据看出,大学生对艺术素养的需求很高,但高校的教学资源却远远不能满足。高校有责任针对大学生目前对舞蹈素养的心理现状,进行教学改革。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做了以下关于提高高校非艺术类大学生舞蹈素养的措施研究。
  
  三、非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舞蹈素养提高措施研究。
  
  (一)以舞蹈为载体激发学生兴趣。
  
  当下是以信息为中心的电子革命时代,网络对学生的冲击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特别是高校学生,他们与社会非常接近,他们追求时尚,追求精神上的寄托,因而对舞蹈充满了热情。所以教师可以以他们感兴趣的舞蹈为基点,激发学生们对舞蹈学习的兴趣。
  
  (二)丰富学生涉及艺术的范围。
  
  引导学生了解文学、雕塑、绘画、音乐、建筑、戏剧、舞蹈、电影和曲艺等艺术门类,通过艺术教育,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通过舞蹈社团、兴趣小组、传统舞蹈欣赏及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潜移默化,逐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传统音乐素养。
  
  (三)开展与舞蹈相关的演出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举行自己策划、编排、表演的舞蹈专场,给他们创造一个发挥技能的空间。自我表现获取成就感是人的天性,在舞蹈方面更是如此。这种表现和成就感并不一定是测验或考试成绩的优异,而意味着是一种发现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征服其他人而产生的一种强烈竞争意识。这是一种潜能意识,在教育中应该注意和发掘并加以创造。同时,高校也应该增添艺术创作实践的内容和课程。尽管高校艺术素养教育不强调专业艺术技能的训练,但多让学生参与艺术的创作和表达,不仅能够促进他们更好地感受艺术,而且有助于发展他们基本的艺术表达能力,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艺术抒发情感、美化生活。
  
  (四)鼓励学生走出去。
  
  让学生参与采风、下基层等工作。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真正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四、结语。
  
  教育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 也是智能的发掘,人格的塑造和人性的完善,舞蹈教学亦是如此。舞蹈的学习,始于模仿。学生直接从肢体的运作模仿入手,开始舞蹈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去看教师的示范动作 ;通过听觉去领会动作的要领 ;再通过大脑的思维去“悟”,去指挥肢体来完成动作。同时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克服弱点、毛病,以达到和谐完美的境地。这是一个由外到内,先模仿而后体验,先操作而后驾驭,直至达到心灵的自如表现的一个回环的反复过程。这一过程,既诉诸于人的感性,又诉诸于人的理性 ;既触及到人的感官,又触及到人的灵魂,充分体现出舞蹈是集头脑、心灵、身体为一体的艺术特征。由此看到,在舞蹈教学的全过程中,不仅是外在肢体的生理运动,而且对人的心理诸因素都是一个培养锻炼的过程。通过舞蹈教学,不仅能改变“端肩扣胸”“低头驼背”“动作失调”“身体僵硬”
  
  等肢体行为的不良习惯,以塑造外在的健美形体,还可以改变“胆怯”“害羞”“反应迟钝”“不自信”等内在性格上的弱点,弥补缺欠,完善人格,培养高雅气质,达到“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和协调统一、全面发展的目的。这种对人实施美育的舞蹈素质教育过程,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甚至一生。“舞蹈不仅可以健美身体,开阔眼界,还可以在另一种境界内,塑造自我,完善自我。这是一种全新的感受,是在其他理论课上感受不到的。”这一切,说明了学生们经过自身的实践,对舞蹈选修课的美育价值有了深刻的体验。舞蹈教学中外在动感的训练,使身体灵活了,提升了他们自我的生理评价 ;舞蹈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他们知识扩展了、丰富了,提升了自我的心理评价。生理自我和心理自我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同时得到了提升,以致达到自信心的提升和增强。教育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是智能的发展、人格的塑造和人性的完善。舞蹈素养的提高可以丰富人的知识面,提高人的艺术鉴赏能力,并有助于建立更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心理健康。
  
  大学生舞蹈素养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舞蹈素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的舞蹈素养水平,而且也影响着今后他们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所以了解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舞蹈素养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1] 王杰 . 中美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理念比较 [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  
  [2] 王超 . 高等院校非艺术专业大学生艺术素养调查报告 [J] . 亚太教育 ,2016 年 07 期 .  
  [3] 何维 . 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 [J]. 艺海,2007 年 02 期 .  
  [4] 白香芝 . 普通高校非艺术专业开设艺术选修课的实践与思考 [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 年03 期 .  
  [5] 王承 . 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艺术教育的思考 [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1 年 10.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yishulunwen/2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