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传统哲学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模式

更新时间:2019-08-14 来源:社会心理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社会心理学论文】

摘 要: 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咨询需要考虑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作必要的调整,为来访者提供适合文化的心理咨询。我们可以将中国传统哲学理念中的心理学理论精华转化为具体的心理咨询方法,在心理咨询中引入古老智慧,在具体的咨询目标建立、咨询沟通技巧、提问方式等方面加以推敲,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心理咨询模式,促进大学生心身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理念; 大学生; 心理咨询模式

  心理咨询的性质、方向与最终目标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传统文化背景的影响,会受到传统哲学理念的左右。因此,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更需要考虑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的角度作必要的调整,为来访者提供适合文化的心理咨询。目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模式大多是基于西方文化构建的,多采用西方的理论和咨询模式。虽说西方创立的心理咨询理论体系原则上也部分适用于中国,但因为传统文化和其中的哲学理念必然影响着人的观念、态度和习惯,制约着人的心理发展。因此,完全套用西方的咨询模式来对中国大学生进行咨询是不合适的。中国传统文化昭示着一个古老民族千万年的智慧,在其传统的哲学理念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元素,对中国人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影响到心理咨询所牵涉到的种种问题,如人格发展、性格的形成、心理问题的表现、求助行为的选择、咨询方式等。我们试将中国传统哲学理念中的儒家学术、佛教思想,道家理念中的心理学理论精华转化为具体的心理咨询方法,在心理咨询中引入古老智慧,在具体的咨询目标建立、咨询沟通技巧、提问方式等方面加以推敲,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心理咨询模式,促进大学生心身的健康成长。
  我们在大学生心理咨询模式中提出的具体咨询程序主要包括: 理想人格目标的设定、居静以排除杂念、内省反观以了解自身、去除妄念以求自我解脱、参悟自然之道以求平衡和谐。而在此程序中,我们可使用的咨询方法也有很多,如: 居静的行为疗法、富有禅意的提问启示、一答一问的沟通方式、自我参悟等。心理咨询的第一步就是要设定具体的咨询目标,塑造来访者的理想人格。纵观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理想人格塑造和培养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可以将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目标设定为: 独立、自信、内圣外王、和谐自然的人格塑造。
  中国传统哲学将独立、自信作为理想人格塑造的首要目标。孔子在其儒家经典《论语》“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中将“求诸己”与“求诸人”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表明了他对独立、自信人格的尊重和追求。同时,道家的老子也十分强调人格的自信、独立,“夫惟不争,故天地莫能与之争”透露出老子对自信、独立品质的欣赏,他认为人只有不争,天下才不能与之争。除强调独立、自信外,儒学理念还强调“内圣外王”。这里的“ 内圣”就是指通过内省等修养方法达到“圣人”所应有的品格。孔子所说的“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曾子所说的“ 吾日三省吾身”,都是强调人们要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向内反省,从而进行自我批判,不断提升自己的品格。“外王”则是指一种经世原则,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理念中我们就可以剖析出这种“外王”的精神,它强调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强调个体对于社会的融入度。
  此外,道家和佛学思想中的理想人格还提倡和谐与自然。道家强调“师法自然”,强调“无为”的境界,从自由到自然,从自然到自化,从自化到自圣自美,最终可以为天人。佛学最终强调的是人的开悟,通过一次次大的心灵碰撞,内心深处受到一次彻底的心灵“净化”,它要求人们解放自己的思想,追求自我的本性自然,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性。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居静之道,这是我们中国传统哲学理念中最根本的养心智慧。如道家的老子提出人应该“清静无为”、“致虚极,守静笃”以达“道”; 再如佛家的坐禅,要求参禅者坐禅养生,通过坐禅达到无我、无心的状态。我们可以将这些理论精华应用于现代人的心理咨询,通过让来访者居静帮助他们达到一种平静宁和的状态,从而消除他们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焦虑,提高身心的适应感。
  那么如何做到居静呢? 目前,在心理咨询领域已经有了一种独特的内观疗法,它要求来访者“调息静坐,冥思入定”。此种方法已经被东方的许多知识分子普遍接受,用以调节身心,磨炼人格。我们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通过认知上的内省、行为上的“静坐冥思”来排除外界干扰,以求得自省、调控身心。要求来访者将眼睛微闭或将目光集中于某一目标上,放松身心,静静地自然呼吸,进入冥思状态。要求来访者在调和呼吸的基础上端身静坐,将精神集中于自身,排除其他杂念和外界的干扰,抑制内心的欲望。要求来访者抑制内心过激的情绪,想象美好的事物,以求得欢快宁静的心情。
  要求来访者努力发挥内心的省察和思考能力,领悟目前症状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反观自我的内心,回到自然本性。要求来访者在内观反省的基础上得到解脱,战胜自己过度的欲望,以达到清静平和的状态,最终参悟到人生的真谛。当然,要让大学生掌握这五个步骤不是十分容易的,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可以发挥一定的引导作用,在适当的时候运用暗示的方法,如用语言、想象等帮助来访者进行自我暗示。如果大学生不能掌握全部的要点,那么掌握最主要的前三点也可以,咨询师要尽力促使来访者端身静坐,定身息心,在居静的状态下暂时排除烦恼和欲望的干扰,感受一种从现实中解脱出来的宁静感。
  不同于西方的咨询理论,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个体对内的一种反省。佛教净土真宗派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内观自省理念,强调人的自我反观; 道家也十分重视人的悟性,强调“静观玄览”以此达道,突出个体的自省与内敛; 儒家则提出了“尽心—知性—知天”的思想路线,要求个体充分发挥内心的省察和思考能力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内省反思,体察天地万物存在的必然性和神圣性,以此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我们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可以引入上述的咨询理念,通过提出一些富有禅意的问题帮助大学生进行反省内观,从而最终认识自我。问题可以根据儒家学派的“尽心—知性—知天”的内省思想路线来具体设计。如在最初的“尽心”环节,咨询师可以提出类似于“你想做什么样的人?”“你的人生有何意义?”“你如何去运用你有限的生命?”等相关问题帮助来访者反思自我,深入探索自己的人生,从而达到“尽心”。在“知性”环节,咨询师要引导来访者了解自己的自然本性,提出如“你认识你自己吗?”“你了解你的长处和短处吗?”“你知道别人怎么看待你吗? 你在他人眼中是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来访者分析自我,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善端。最后在“知天”环节,咨询师更多是要帮助来访者顺应自然,了解“天”是自然与必然之天,它存在着不以人的主观好恶为转移的某种必然性。可以通过诸如“你认为什么是自然? 与人为有什么区别?”“你理解老子的‘持而盈之,不若其己’吗?”“为什么要师法自然?”等问题帮助来访者理解自然之道,最终实现“知天”。
  在具体方法上,咨询师除了要通过禅意的问题引导来访者思考,还要给来访者充裕的时间进行反省。咨询师可以要求来访者像佛学中僧人的“坐禅”一般在咨询室里单独思考,集中精神,自我反省。心理咨询师每间隔一段时间见一次来访者,咨询几分钟,进行心理疏导。在疏导过程中咨询师不作任何的劝说和评价,而是用提问的方式进一步引导来访者自我反省,通过自己的力量获得成长。在这样的咨访关系中,我们强调的是来访者的反省态度和内观的思维方式,要求来访者在成长道路中反省自己的人生经历,通过静心宁神的方式回到人的自然本性。在富有禅意的提问引导下,在内省反观的基础上,如果来访者能够自我领悟,那么他们就能得到自我解脱。但是如果来访者的内省反观不彻底或不成功,他们无法通过自省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时,那么咨询师还要与来访者进一步沟通,这时对话就变成了一种艺术。其实,心理咨询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在对话与沟通中,咨询师引导来访者战胜自我,从而自在生活。
  当来访的大学生沉迷于各种成瘾行为、陷于对物质生活的过于执着而无法自拔,最终向咨询师提出如何解脱时,咨询师可以回答他们,中国的儒释道文化已经告诉我们,在这些贪念面前要学会“放下”。当来访大学生对事物的完美和对自尊与赞美过分苛求而产生不公平感甚至产生愤怒感,最终向咨询师提出如何排解时,咨询师可以回答他们,这些正是佛学所讲的“贪、嗔、痴”,正是它们让我们无法清醒而理性地思考,失去耐心而意气用事,我们应该像禅师们那样学会顺其自然,不强求,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当来访大学生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而无法释怀,最终向咨询师提出如何战胜自卑时,咨询师可以回答他们,我们应从《周易》的“否极泰来”、“无往不复,无平不陂”的思想中汲取出一种自信、乐观、淡然的心理学态度; 从“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儒家教育理念中汲取出一种主动迎接逆境、对自身加以磨练的精神; 从“退一步海阔天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思想中汲取出一种自我解脱、坦然面对困境的精神。这样的沟通才能让来访大学生恢复个体本性中的开放性与灵活性,让中国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哲学理念成为他们今后生活的启明灯,学会在各种逆境面前自我解脱,正确地、积极地面对现实与生活。
  在咨询的最终环节,我们需要引导来访大学生达到最初设定好的咨询目标,形成独立、自信、内圣外王、和谐自然的理想人格。同时,在人格塑造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引导来访大学生通过自我参悟最终达到内心的平衡与和谐。那么如何引导来访大学生自我参悟呢? 实际上,我们在之前的居静内省、富有禅意的提问、一问一答的沟通中已经在渗透“参悟”的方法了,在此阶段,我们只需再给来访大学生一段内省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领悟自然之道、和谐之美即可。阴阳和谐则无疾,内外和谐则无惑! 我们可以利用老子哲学中所提出的主静说和庄子所提出的超脱说来帮助大学生有效地调节身心,最终达到思想、行为表现与内心的真正和谐。如我们可以引导来访大学生通过老子的“知常知和”,认识到自然规律,了解自然本身是和谐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阴就有阳,对于生活中必然会出现的挫折、痛苦与压力,我们无需做出任何改变,只要“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就好。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shehuilunwen/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