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能训练的理论研究与实施

更新时间:2019-10-20 来源:幼儿教师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幼儿教师论文】

  本文结合国内相关文献的研究,经过整理和分析认为幼儿体能训练是指针对3~6岁这一年龄段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地设计幼儿体能训练内容,并进行有规律的训练,从而提高此阶段幼儿的基本运动能力和各项身体素质,并最终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1 研究背景

  幼儿时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幼儿园和家长更加注重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身体的强壮和掌握一门技术动作是十分必要的。幼儿园粗放的体育特点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社会上涌现出诸多的幼儿健康管理和培训机构。笔者根据在幼儿健康管理中心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幼儿体能训练的一些实施方法,希望对幼儿体能训练贡献自己力量。

  2 幼儿体能概念

  1996年《幼儿园工作总规程》指出幼儿期是指处于3~6周岁年龄的时期,即幼儿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时期。然而2013年《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稿)》根据征求意见稿,教育部将对幼儿园入园幼儿年龄进行调整,其中拟规定,入园年龄不再仅限于“三周岁至六周岁”,增加了“已经满足适龄幼儿入园需要的地区,可将入园年龄适当向下延伸”的内容。在我国明确提出“幼儿体能”一词的是张莹,她认为:在三周岁到六周岁这个年龄段幼儿体能的好坏与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两个因素相关。在研究中她将幼儿期体能定义为幼儿期体能是个体经过遗传和身体锻炼获得的,从事一切身体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运能力。身体素质是幼儿体能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它包括符合幼儿发展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平衡素质等基本要素,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能、提高机体工作能力以及其他活动的基础。基本运动能力是幼儿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它包括走、跑、跳跃、投掷、平衡、钻爬、攀登等动作。

  3 幼儿体能训练的理论研究

  幼儿期生长发育特殊时期,有着自己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幼儿骨骼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含量各占1/2,骨极易发生变形,骨头的韧性强、硬度小,因此幼儿体能训练注重正确姿势的培养;幼儿的骨骼肌容易疲劳和损伤,因为肌纤维相对较细、细胞间质相对较多,肌腱宽而短,水分多,蛋白质和无机盐的比例较低。但幼儿新陈代谢旺盛,氧气供应充足,疲劳恢复快。

  此外幼儿的骨骼肌大肌肉群发育较早,小肌肉群发育较晚,这决定了幼儿的动作从粗放的大肌肉群控制的动作到小肌肉群执行精细动作的过度;幼儿的兴奋和抑制在皮层较易扩散,神经活动的强度较弱,年龄较小的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好动而不好静,且容易产生疲劳。体能训练时需经常变换活动内容和性质,以维持高效率。

  4 幼儿体能训练的实施

  幼儿体能训练的实施一方面做好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就是身体基本素质的培养。把两者有效结合起来,遵从幼儿的身体生理的特点,才能正真正做好幼儿体能训练。

  4.1 基本运动能力训练

  Seefeldt(1980)提出的形似金字塔的模型,被称为动作熟练度发展序列模型。Seefeldt认为,除非个体的多种基本动作技能都得到基本的发展,否则他们的动作技能水平将难以发展到“金字塔”中的高级水平。而这些基本的动作技能(包括站立、行走、跑步、爬行、投掷、抓握、滚动、爬行、滑步、跳跃、转体等)须在儿童早期(即幼儿时期)这一阶段广泛获取。因此幼儿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训练意义重大。

  4.1.1 爬行的训练 爬行是动作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爬行被认为与婴儿时期其他方面相关。笔者从赛驰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的工作中发现,幼儿在婴儿时期没有爬行,或者爬行少,对他的成长有重要影响,突出表现为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低于同龄的孩子。孩子的认知和社会性行为出现了问题,家长为此专门去儿童医院做治疗。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爬行的训练方法。“小熊爬”:手脚着地,膝关节弯曲,背部与地面平行,头微微抬起向前看,异侧手脚交替向前爬行;“同手同脚爬”:准备姿势与小熊爬相同,爬行的时候是同侧手脚向前爬行;“腹向爬”:手臂内旋手指朝前,脚跟着地,腹部与地面接近平行,异侧手脚交替向前爬行。

  4.1.2 平衡能力的训练 平衡能力的训练十分有趣,有多种方式可以进行。“走平衡木”:首先平衡木高度降低,幼儿在平衡木上尝试向前行走,之后增加难度背向行走,也可以再平衡木上放标志桶幼儿需抬起一只脚跨跃障碍前行,总之方式方法要多样;“平衡支撑”:手膝着地,背部与地面平衡,抬起一只手或一只脚来做三点的支撑,增加难度抬起异侧的手脚来做两点的支撑;为预防背部倾斜等代偿动作的出现可以再背部放标志桶,小朋友之间可以相互竞赛看谁的标志桶在背部坚持的时间长,以此增强趣味性。

  4.1.3 行走、跑步、转体、翻滚等正确姿势的训练 幼儿许多错误动作都是无意识的,例如玩耍时坐在地上膝关节的外摆,长此以往会造成行走时的“X”形腿;跑步时脚拖地;四肢与躯干的不协调用力等。

  要培养幼儿正确的动作姿势,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行走姿势的培养可以借助一条直线,让幼儿脚跟碰脚尖的沿着直线向前行走。跑步姿势的培养关键让幼儿明白此次的游戏或竞赛不是以快取胜,而是以谁的跑步姿势正确而取胜,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幼儿速度而忽略跑步姿势的正确性。转体姿势的培养可以借助网球掷远,首先手腕与肘弯曲,手持网球与耳旁,另一只后自然弯曲放于胸前,脚前后分立大小适中,转体充分,后腿弯曲,其次投球时后腿蹬转,上半身扭转向前,手臂向前上方挥去,手松开网球,投球结束后手臂不要急于下落,网球掷远锻炼了幼儿的四肢与躯干的协调性。

  4.2 基本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是幼儿体能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它包括符合幼儿发展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平衡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等基本要素。因此要十分重视培养孩子的基本素质,主要原则应遵循趣味性,尽量做到一个游戏或者一个项目达到锻炼多方素质的目的。例如“穿越烽火线”选4个实心球以相同的间隙一字排开,对侧8m处画一堡垒,幼儿需要将4个球运到堡垒里,但必须穿越中间的烽火线,在穿越的时候幼儿可以运用转体,变速,变向等动作进行穿越。此游戏有助于幼儿的速度、耐力、灵敏等素质的发展。力量素质应注重幼儿核心力量的锻炼,例如“平板支撑”“臀桥”“燕子飞”这些锻炼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给孩子鼓励,还需要降低负荷,形式要达到多样性。柔韧素质在幼儿体能训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下小腰”

  即跪撑在垫子上,头向后看脊柱后伸,双手向后扶住自己的脚踝,臀部向前顶起。另外,特别注重幼儿股后肌群和大腿内收肌群柔韧性的训练。实施方法:两人相对腿伸直坐于垫子上,两人相互弯腰摸对方的腿,比一比谁摸的远,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股后肌群的柔韧性;两人双腿直膝分到最大相向而坐,两人同时向一侧弯曲保持一段时间,之后换向另一侧,有助于大腿内收肌群,腹内外斜肌柔韧性的提高。总之幼儿的力量和柔韧的训练是十分枯燥的,训练时一定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和内容的丰富性,不要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对力量和柔韧的训练要做到科学规范,明白幼儿动作发展是从大肌肉群到小肌肉群的过度;是躯干向四肢小关节的过度;是粗放大动作到精细动作的过度这些理论依据。此外不要强化幼儿局部力量的训练,幼儿力量训练要有别于成年人。

  5 结 语

  幼儿的体能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一批又一批专业人员的理论研究和众多一线体育工作者的实践与创新,需要家长的重视和理解幼儿体能训练的重大意义,更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只有整个社会达到广泛的认同感,幼儿的能训练才能更上一个台阶,国民的体质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才能逐步实现体育强国的梦想。

  参考文献:
  [1]张莹.幼儿期体能练习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2]刘聪珊.大班幼儿体能训练的实验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3]张勇.基本体操练习对幼儿体能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143.
  [4]谢秀芬.浅谈幼儿体能训练的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10.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1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