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结构设置及建设途径

更新时间:2019-11-11 来源:学校管理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学校管理论文】

摘要

  0 引言

  目前关于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界定“双师型”教师即“双师型”教师的具体内涵研究;二是如何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方式、方法和途径。本文主要针对高职“双师型”教学团队内涵、结构设置及建设途径三个问题进行论述。

  1 关于“双师型”教师及团队的内涵

  1.1 关于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

  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双师型”教师是从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两方面对专业任课教师提出的一种素质要求。在传统意义上,理论教学由学校专职教师完成,实训指导由社会兼职教师承担。提出“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是按现代职教培养目标要求,要求职业学校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指导双重能力。目前关于界定“双师型”教师,有四种观点:一是“双职称”,即教师系列职称加上另一行业职称,比如医学专业的教授和主任医师、讲师和主治医师,经济管理专业的讲师和经济师等;二是“双能力”,即理论教学素质加上实践教学素质,简单说“会做能讲”或能做会讲;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三是“双证书”,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四是“融合”论,要求教师持有“双证书”,又突出强调教师真正具有对应的“双能力”.“双师型”是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的概念,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具有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具有较强专业操作示范技能,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及其内在联系和规律,要求专业课教师具有教师和工程师双重的知识和技能。“双素质”是针对职业院校教师的行业专家和教学专家的双重要求。“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队伍整体上具备“双师”能力,即在专业教师队伍中“理论型”教师与“技能型”及“双素质”教师必须保持合理的比例。“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特征, 但并不是说每一个专业教师都必须成为“双师型”教师。

  1.2 关于“双师素质”教师评价的标准

  “双师素质”提法更具包容性,是对“双师型”教师定义外延的拓展,对“双师型”内涵中突出高职师资典型特征,丰富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空间,明确专业能力发展方向。通过学校或团队努力,将教师“双师素质”提升行为转化为群体建设措施,从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内涵质量建设、专业课程改革等多维度促进双师素质全面提升,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已成为各职业院校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03 年教育部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提出了“双师素质”的概念。2008 年 4 月,教育部下发修订后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 号),对“双师素质”教师内涵进行了调整,并对高等职业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基本内涵和评价标准进行了明确规范。

  1.3 关于“双师结构”与“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内涵

    “双师结构”是针对师资队伍整体而言的。“双师结构”强调师资队伍整体能力素质全面、学缘结构、知识技能等具有差异性互补性,团队成员包含“理论型”教师和“技能型”教师。根据教育规律,要圆满完成专业教学与实训实习计划,需要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要求有理论教学擅长的、实践教学擅长的和理论与实践都擅长的。团队成员知识、技能、特长互补,并保持合理比例。综上所述“,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应包含两方面要点:一是教师来源的二元结构性,指应专兼结合。专职教师, 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善于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允许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兼职教师,应从企业聘请的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从教学实践来看,对每一个专业课教师都要求具备“双师”素质,因各方面因素限制,实际很难做到。因此,可行的方案是针对教师群体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即组建“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可以从人员构成上解决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与飞速发展的高职教育发展脱节困境。

  2 关于“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结构设置

  2.1 关于共同目标与共同愿景

  目标决定成就,共同愿景有助于形成和谐与积极向上的氛围。按照学习型组织建设理论,在人类组织中,愿景是最有力的、最具激励性的影响因素,是有效连接不同的人的纽带。共同愿景是指为组织成员所接受的、明确界定的、有意义的共同目标,它能为团队成员指引方向、提供动力,使其树立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凝聚力量,共同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实现整个团队绩效的最大化。明确愿景可以为团队建设指明方向,激励团队成员为实现工作目标共同努力。

  2.2 关于角色分工与整体能力

  按照“木桶原理”,群体能力效能发挥取决于“短板”.教学团队不同于一般的群体,它不仅强调成员个体表现,而且注重团队整体业绩,组建团队根本目的在于整合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使团队的整体业绩超过个体业绩之和。高绩效教学团队能够给每一位成员适当分配不同的角色,因此有必要事先了解个体能够给团队带来贡献的优势所在。根据这一原则,在分配任务时要尽量做到具体工作任务与每一位成员的偏好特长相一致,并与其知识、技能、经验相匹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个体必须明确团队的共同目标和任务,团队成员之间要培养互相协作的良好作风,逐步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

  2.3 关于结构设置与功能互补

  结构合理指的是团队成员在能力、年龄、职称、学位、专业、类别和“双师”比例等方面都有着合理的组合和搭配。团队成员应该是老、中、青年教师在年龄结构方面合理搭配。通过有经验的老教师“传、帮、带”,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老教师也能从与青年教师的合作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和新理念,共同打造培育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理想平台。注意调控职称结构,保持团队教师高、中、初级职称均衡比例。高职称的教师,会带动团队整体的教学能力与教研水平提升,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优势,有助于青年教师在业务上快速成长。年轻教师有朝气与战斗力,有利于团队整体实力的提升。类别结构是指兼职教师占“双师型”教师总数的比例,兼职教师是指高职院校聘用的承担专业实践教学的来自企业和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等。

  2.4 关于专兼结合与理实相融

  实现专兼结合与理实相融的关键在于深入实效的校企合作,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基本途径主要有:通过外聘、互聘等多种方式引进企业的能工巧匠做兼职教师;通过多通道培养本土化专职教师;直接引入企业人才作为专职教师。高度重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同时应积极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上课,组建“校企互动、动态组合”的兼职教师队伍。高职教育教学团队的组成强调“专兼结合”,实际上是根据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将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专家纳入教学团队,实现深度的校企合作。这有利于改善“双师”结构,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队伍建设,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3].

  3 关于“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途径

  3.1 确定长远目标,统筹安排

  确立长远战略必须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确定长远培养目标,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双师”素质教师和业务骨干。二是适度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以及本专业或行业领域的“行家里手”.三是每年都要有专项经费预算,保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经费需要。四是做好定岗定编、选留、引进、聘请、进修、培训管理,及职务评审、聘任、考核、奖惩和业务档案建设工作,为专业教师个人长远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与激励政策。

  3.2 完善措施,优化团队结构

  优化结构主要优化人员素质与优化人员构成。优化素质是优化结构的基础条件,师资培训是优化素质的主要措施。改革教师素质培训与学历补偿教育方式,从主要依靠学校行为逐步转变为学校行为和教师个人行为相结合。借助市场法则和经济手段,充分调动教师参加培训进修的主动性,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在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要加强“博雅”“、通识”和社会人文关怀方面培训[4].

  3.3 立德立业结合,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永久生命线,学生是基础,教师是保证。坚持政治思想与业务提高并重的原则,实现立德与立业相结合。强化政策倾斜,思想动员和物质激励有机结合。加强师资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自觉履行职责义务,遵守职业规范,发扬科学精神,遵循学术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4 提高服务能力,夯实产学合作基础

  加强“校企行”合作,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建原则,由行业专家和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实训课或现场教学。专业教师深入依托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咨询和培训。行校、校企之间采取“共享共引”方式,在教研与科研活动开展、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运用协作攻关方式解决相应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问题。

  参考文献:

  [1]黄斌。 深度解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J]. 教育与职业,2006,11:36- 38.

  [2]李俊龙,宋菲。 提高高校本科教学团队执行力的策略分析[J]. 中国大学教学,2009,11:62- 64.

  [3]张光春。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09:491- 492.

  [4]马余平,邓婷。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探究 [J].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86- 90.

  [5]李国政,张云昌,栾申洲。 刍议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问题[J]. 高等农业教育,2011,07:69- 71.

  [6]王永建。应用型商务翻译人才培养导向下“双师型”师资建设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0:67- 68.

  [7]姜明明,王静。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01:61- 62.

  [8]张化斌,余信理,张文捷,甄春霞,刘治国,刘周。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4:5- 7.

  [9]季舒鸿,高查清。 高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内涵与建设要素[J]. 职业技术教育,2012,04:49- 53.

  [10]高查清。 高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内涵及复合性特点分析[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02:91- 95.

  [11]汤红军。 社会视角的“双师型”高职师资标准及培养方式研究 [J]. 交通职业教育,2014,06:14- 17.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1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