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问题与改善措施

更新时间:2019-11-16 来源:学校管理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学校管理论文】

摘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贫困生人数不断的增加,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为了保证贫困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不让贫困生因为贫困而退学,国家逐步健全了含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一些措施的教育资助体系,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扩大了资助面。
  
  一 问题分析
  
  目前大多高校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了解,仅限于学生入学时携带的《 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以及生源地民政部门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困难证明,入学后也只是依靠对学生日常生活和日常消费的观察。对于什么样的家庭经济情况可以定为困难,以及如何评定困难的等级,标准不一。另外 ,一些地方基层单位管理的不严格 ,许多非困难生通过不正当渠道也获得了困难证明,造成了困难生认定的不确切性。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认定家庭经济困难以及困难程度标准难以恒量
  
  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已经有了相对统一的标准,可是制定一个科学的标准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用这一标准去认定谁是谁不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高校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时一般看这几个方面,第一是看学生所携带的一些证明材料;第二看这个学生是否欠学费。第三看这个学生的平时的衣食住行是否节约,以及在校期间的一些娱乐消费是否普涨浪费等等其它。不过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难去定性、定量。在同一个学校,不同地区的学生平时的消费水平就会不一样;不同专业的学生消费也会有差异,如艺术系学生在笔和纸上的消费,计算机系学生拥有一部电脑也是无可厚非的等等,这些都给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另外,困难程度也很难判断。一般各种资助项目,国家分配给各高校的名额都是有限的,所以对于认定过程中到底谁比谁困难也很难判断。比如说,有的学生父母都有工作,却欠债累累,而相反有的学生父母都没有工作,却有颇厚的积蓄;有的单亲,却不穷,有的父母健在,却穷等等。总之,情况复杂,所以大多数都是结合相关的条件,从主观上去判断。
  
  (二) 相关认定证明材料可信度不高
  
  在高校中,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及经济情况基本都是通过学生填写的《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及乡镇、街道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调查表》
  
  一般是随录取通知书寄给学生的,这个在贫困生认定的时候是一项主要的材料和重要的依据。但是这些材料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却有待考证。
  
  首先,近年来,国家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逐步加大了对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再加上这些帮扶都是无偿的,资助的金额也很诱人。很多有经验的家长和学生早已熟知要想得到这些资助,前提要被确认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就使得他们在金钱的面前诚信逐渐丧失,价值观也慢慢的发生了变化,在填写《调查表》的时候也出现了弄虚作假的现象。与之相对的,因为有些贫困的学生有自卑的心理,面子薄,自尊心强等心理因素,不愿意让同学和老师知道家庭贫困,所以在填写材料的时候没有据实填写,更没有出具相关证明,造成了老师无法了解到学生的真是情况,从而没有得到因有的帮助。
  
  其次,由于没有形成一定的责任惩罚制度,所以一些单位在出具相关贫困证明的时候没有认真的审核,有的更本就没有审核;有的也出于怜悯、同情等出具了证明,导致了开具的贫困证明存在一定的“水分”,有的家长还通过旁门左道来开具虚假的贫困证明。
  
  (三) 明主评议不明主
  
  很多高校都是通过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和一定比例的学生代表组成一个民主评议小组来确认班级贫困生然后进行公示,这样就避免了辅导员或者班主任一个人来确定的局面,做到了相对的公开、公平、公正。
  
  但是这样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第一,对于新生由于他们来学校时间不长,同学之间还相当的陌生,个人的情况或许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具体的了解,所在评议小组的成员可能会因为对其情况不是非常了解而不能给出正确的判断看,这样就给认定工作带来了一些难度。
  
  第二,由于同一个班级中学生所在地区一般都分布的比较散,对于学生的了解不可能一一去实地调查走访,所以对于评议对象的了解一般都是通过一些材料和学生自己的陈述,但是有的同学怕别人瞧不起,怕自尊心受挫,往往都隐瞒了一些情况,甚至根本就不申请贫困认定。
  
  第三,由于评议小组的组成成员一般都是同班级或者同宿舍的学生,而评议结果又与贫困生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有的评议组成员可能会出现同学情、老好人、怕得罪同学等思想,无法给出公平的判断;有的评议对象甚至还出现了对评议组成员拉票的现象,这些都会造成评议结果的不公平。
  
  还有的评议组成员没有重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有的完全就是用来凑人数的等等,都对评审结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 改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方法
  
  (一) 完善贫困生档案
  
  在新生入校的时候对于一些情况还不是非常的了解,而且性格还很单纯,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要趁机掌握学生的相关信息,可以通过《调查表》、宿舍走访、个别学生谈话、了解当地的经济水平等来收集学生的相关信息,为贫困生认定收集重要的材料。对于孤儿、烈士子女等要尤其注意调查取证,辨别材料的真实性,避免该补助的学生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助。
  
  对于贫困生提供的材料要及时建立贫困生档案,对于档案中相关内容要不断的通过平时的调查及时取证,在平时的学习中,要从多个渠道入手来证实材料的真实性,一旦发现有学生提供虚假材料,一定要严厉的进行批评教育。对于档案中的内容要及时的更新及补充,比如说有的学生家里发生突发的自然灾害、家庭变故等,有的学生一开始因为自尊心强没有透露家庭困难的情况等都要及时的归并到贫困生档案中去。
  
  (二)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资助完成学业,改善学习条件无可厚非,也是资助工作的初衷,但在认定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是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要让学生正确的理解和看待资助政策。一旦发现有学生提供虚假信息或者有学生获得资助款之后不是用在完成学业上而是用在其他娱乐消费上,一定要给与严厉的批评,并取消其资格。
  
  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的思想教育同样很重要,高校必须大力加强资助政策宣传和诚信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正面教育为主,完善诚信评价体系,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学生个性特征,以诚信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或者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创建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律意识,让他们理解资助政策的目的不是让他们奢侈的消费而是为了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将诚信观念内化为自身信念,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化。
  
  生源地基层政府比较容易了解到学生的家庭在当地的经济状况以及学生家长的信息,可以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提供依据,政府应明确家庭经济困难认定部门的责任,并加大对造假行为的惩处力度,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证明材料的真实性。要建立统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综合各方面信息,提高高校的认定能力。
  
  (三) 明主评议明主化
  
  贫困生认定工作是一个包括前期评议、认定和后期监督三项内容的系统工程。要走访每一个家庭去了解其困难情况很难,所以真正了解贫困生的家庭经济和在校生活状况的是学校的同学、班主任和辅导员。
  
  尤其是同学,朝夕相处,所以同学之间的了解更为深刻。因此,学校要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使每位同学都了解资助的程序、方法、标准等。在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以保证认定结果的客观、真实,真正做到公正公平,绝不能因为怕得罪人而让非贫困学生“混水摸鱼”.班主任可以召开主题班会公开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同时及时准确的宣传国家、学校的资助政策。在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公开讲述自己的家庭情况,以便接受同学监督。
  
  在学生投票后,由班主任根据民主评议的情况,结合自己所掌握的一些资料,确定贫困生的名单并公示评议结果。班主任、辅导员也要对收集到的学生家庭信息进行甄别,采用抽查、暗访等方法核实学生的信息,监督助学金的实际流向。对于以不正当手段骗取资助金,或者把资助金用于挥霍浪费的做法予以严惩。
  
  总之,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是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关键,是资助工作重点和难点之一。因此,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科学的认定方法,建立科学的认定机制,以高度的责任心去研究和开展认定工作,是每一位资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朱君超,汪漾,刘丹华 .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12):216-217.
  
  [2] 王凤娟,常蕾蕾 .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探析 [J]. 管理学刊,2010,23(2):90-92.
  
  [3] 赫崇飞,王继辉,彭勃 . 高校被资助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及对策探析 [N].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4] 杜德省,宋文萍,于秀国,徐海滨 . 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工会论坛,2010,16(3):112-113.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2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