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搭建人文关怀德育模式“平台”的思考

更新时间:2019-08-31 来源:社会心理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社会心理学论文】

从素质教育的观念出发, 人才的素质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 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从素质教育思想来看,高素质的人才应是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度和谐和完美统一;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往往只解决如何做事的问题,而提高素质则更多地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 只有将做事、做人有机结合,才是理想教育,才是既教会学生做事又教会学生做人的真正的素质教育。 我国一直把德育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强调“德育首位”意识,要提高其实效性,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科学搭建人文关怀教育模式的“平台”,突出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育人内容人文化用什么样的内容去育人是实现育人内容人文化的关键所在。 我们要在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体现人文关怀的前提下,围绕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去精选教育内容: 一是责任和习惯教育, 让学生明确自己肩负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对自己负责的三个责任感,养成三个行为习惯,即学习习惯、礼貌习惯、卫生习惯,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二是养成教育。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 从单方面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什么是良好的习惯? 就是在长期活动中逐步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和自然而然的完成各种动作的方式,一种稳定的习惯,就是一种品质的表现。 ”这就是说在由“行为”到“品质”的转化中,习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学生正是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 好习惯的培养成为育人的主体内容之一。 三是铸造教育。 铸魂立志,使学生志向高远,人格健全;铸德育能,使学生德才兼备, 特长明显。 四是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具有勇敢刚毅的性格、坚忍不拔的毅力、不怕磨难战胜挫折的自信和意志等。
  五是现代品质教育。 在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 观念不断更新、 意识日益新潮的时代,合作竞争、民主竞争、民主法制、自然环保、著作版权、网络道德等现代道德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在未来社会更好地生存发展。育人途径情感化德育不能是空洞的说教, 我们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学生,“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人是最懂感情又最需要感情的动物。 中国教育最缺的就是人文关怀和情感的感化。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时时处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给他们足够的人文关怀, 要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时时处处都在关怀他们, 件件事情都在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无小事, 事事都育人, 学校的教育活动都要围绕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个宗旨来进行,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都要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理想的德育效果。
  育人形式活动化德育不仅是社会的要求, 也是学生自我的发展、自身生存的需要,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励他们主动接受社会道德要求,产生内在的道德意识,才能转化成自觉的道德行为。 许多教育专家都曾提出“德性在活动中养成”的观点。 因此,在人文关怀德育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避免空洞的说教或贴政治标签, 要开动脑筋, 充分利用和开发德育资源,创造性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人文关怀中接受教育、感悟道德、升华人格。 育人活动的设计有:开展爱心助学、主题班会、时事报告会、法制讲座、每周一星评选、诗歌朗诵会、辩论会、演讲比赛、参观历史博物馆、游览名胜古迹、 观看爱国主义影片、 参加社会实践、 开展社会调查等。 我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社会中去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起对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诚实与虚伪、光荣与耻辱、科学与迷信等基本的价值取向,培养起他们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思想情感。
  育人管理人性化育人管理人性化是学校管理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通过“一箱一制二日”工作新办法来体现人性化管理的人文关怀过程。“一箱 ”即学校心理信箱 ,师生通过心理信箱或反映心理困惑,每周一开箱,每周一查阅,每周一解决,融洽师生关系,消除心理焦虑,转化心理挫折,解决师生棘手的热点问题,从而优化心理环境,营造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一制”即师生联系制。 教师坚持联系学生、联系家庭、联系社会,让师生在学习上的互动互学和思想行动上的互动成为学校师生关系的新风尚;“二日”即交流日和静思日。 交流日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节日”,学校教师要不时地深入课堂和学生谈心或对学生进行课业辅导;静思日,师生共同回顾小结,共同反思失误,共同修正思路。 这种人文关怀式的人性管理使整个工作环环相扣,时间上不留空当,空间上不留死角,方向上不走弯路。
  育人手段现代化现代教育教学已经进入多媒体发展阶段,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传输手段普遍应用, 给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重大要求, 现代化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大有用武之地,它可以使人文关怀的德育工作锦上添花,别开生面,以其广泛性、多样性、交互性、多媒体化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实现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的同步传输,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现代化媒体技术的发展也迫切要求育人手段要与时俱进,努力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优化载体,开辟新的途径和拓展新的时空,实现人文关怀德育工作方法和手段的信息化、艺术化、现代化,给学校德育注入新的活力。
  育人场所氛围化学生的思想品德单靠说理教育是不能形成的,还要借助于环境的熏陶或潜移默化的感染,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具有在群体中产生相互影响和同化的力量,一个人置身其中,日久天长,耳濡目染,就容易形成共同的风尚和气质并产生“交叉感染”式的教育力量。 因此,在学校营造浓厚德育氛围要重视以下四点:一是建设健康向上且又符合时代潮流的校园文化,创建文明学校;二是美化校园环境,创绿色学校和花园式学校;三是建设有强大德育功能的人文景观,如校训、伟人雕像、经典教育标语;四是充分发挥板报、校刊、校史、电视等宣传工具的教化功能, 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我。
  评价手段人性化科学、客观、公正、民主的评价管理是调动师生工作、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关键,人文关怀的德育模式在评价手段上更注重人性化的评价因素, 学校在扬弃传统评价手段利弊的基础上,坚持“激励、创新、有为”的方针,推出“学科,教师、学生”三项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在学科评价上注重知识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相结合;在教师评价上,实行定量评价和激励评价;在学生评价上,实行等级评价和特长评价相结合。 学校要进一步淡化单一的评价标准,特别注重过程评价,要求对任何一项工作的评判既要看工作的计划和部署,又要看其工作的督促和检查, 还要看其工作的小结和表彰。 学校这种“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 的评价手段及时弥补了单一评价制度的不足, 从而使评价工作既严谨科学又富有人文关怀的特征。
  重视人文关怀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构建人文关怀德育模式的新“平台”,拓宽育人渠道,是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理念,并在探索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对这一命题还有诸多有待研究的课题, 仍须我们以创新的精神、 科学的态度去努力探索更有效的人文关怀德育模式。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shehuilunwen/1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