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伦理的四大基本理念

更新时间:2019-08-08 来源:伦理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伦理学论文】

[摘 要]综合古今中外休闲伦理的研究成果,吸收当代社会人们休闲生活的成功经验,着眼于幸福人生和高品质生活的价值目标,我们认为,现代休闲伦理应当以健康与舒适、愉悦与幸福、低碳与环保、优美与高雅四大基本理念为支撑来建构自己的精神大厦,形成扎根传统、适应现实、面向未来的休闲伦理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休闲伦理 基本理念
   一、健康与舒适健康与舒适是休闲伦理规范的最基本的内容,也是人们进行休闲文化生活所依据的最基础的理念或原则,它要求每个参与休闲活动的个体要保证其休闲活动的行为和行为后果不会有害于自己以及他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个人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的最小单位的主体,身心健康既是个人发展的基础,又是社会发展的元单位,个人身体的强壮和心理上的健康是保证能够促进我们和谐社会发展的。追求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是休闲最根本目的和内在的含义,现代的医学和生物的学都表明,当一个人进行繁重的工作之后投入到他所钟爱的休闲活动,不仅仅有助于个人身体机能的恢复,而且可以释放心理压力,使人精神愉悦、心情舒畅,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从而对生活充满热情、动力和向往。健康与舒适理念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休闲活动要保证身体的健康。身体健康是休闲伦理规范的首要内容,它有对自己以及他人两方面的要求,即要保证自己的合理休闲和保证不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对自身要求的一方面是要休闲适度,不能太过于激烈或者负荷。过度的进行休闲活动反而会加重身体的负担,达不到预期放松身体、恢复体力的目的; 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中的起居饮食要具有规律、合理、适量的特性。人是铁饭是钢,起居饮食是直接影响一个人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因素。节制有度是指在养生保健活动或者行为中提倡饮食、起居等适当有度,反对铺张浪费、暴殄天物、无节制的行为。儒家在养生保健方面的思想也蕴含着知足常乐、崇尚健康,从而体现节制有度的观念。儒家思想家孔子曾多次表达了这种理念,他说: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述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知足常乐、崇尚健康的思想在古代从心理和观念上来指导了中国人养生保健,显现了中国传统休闲伦理文化节制有度的内涵。按时、适量、多元的饮食才能保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对他人的要求是在休闲活动时选择合适的地点,不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素食戒荤是传统养生保健的重要思想,在最初,它只是一种祭奠神明的形式,后来通过不断的发展和衍生,充分体现了顺应自然、调养身心的道德要求。按照传统中国的饮食传统,人们在饮食时应该以清淡为主,不应该追求过于过渡重口味的饮食习惯。《吕氏春秋》之《重己》篇指出,善于养生的人是“不味众珍”的,因为“味众珍由胃充,胃充则大闷,大闷则气不达”,无节制地吃飞禽走兽会影响身体健康。素食戒荤的养生思想在道家思想中更为突出,道家思想提倡吃斋可以延年益寿,过度追求美味佳肴以及过度饮食都会影响身体健康。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的精神,无论是对于保护动物,还是对于人的身体健康,都具有相应伦理价值。
  第二,休闲活动要保证心理与精神的健康。保证心理与精神健康是休闲伦理规范健康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休闲伦理规范的核心要求。对精神调养层面上的重视是传统养生保健的重点,而精神调养又是以修德为先,它要求加强道德层面上的修养,开阔胸襟,从而保持良好的心境。儒家认为“修身”与“养生”思想相通,孔子说: “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正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
  孟子说: “天寿不二,修身以侯之。”( 《孟子·梁惠王》) 在儒家看来,养生履行的是一种道德责任,修德重于养体。孔子提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论语·述而》) 的人生休闲方式充分说明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及人文素质是休闲的重要部分。在儒家思想上,儒家的修身养心、养生延年、调养情性的养生保健思想对我国传统休闲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以及深远的影响。在佛教上,佛家养生主张修德而后养生,其关键是修心,修心必先除恶,心一旦有恶,身体便会随之恶之。佛家思想认为一个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同时也认为疾病的发生常常是与不良的道德行为有关系的。
  心理与精神健康要求: 一是人们要在正确休闲思想和休闲价值观的指导下,追求高尚的道德观,遵守社会的公德,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是要积极参与有益的社会休闲活动,与其他的人加强交流,互相促进,互相帮助,相互提高道德修养; 三是逐渐接受与学习高雅的休闲文化生活,吸收积极乐观的文化元素,了解具有时代气息的新鲜事物,反对类似黄、赌、毒的恶劣行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得到满足,人们在享受着较高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真正的休闲应当是健康的,托马斯·古德尔认为: “休闲使人返回到健康、平衡的天性上来,返回到一种自然而和谐的状态上来。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会真正的成为自我,并因此而使生活富有意义。”为了使休闲真正有助于健康人生,必须使休闲具有伦理的意蕴和品质。健康、舒适成为休闲伦理的首要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休闲必须有助于身心健康和舒适。有悖于身心健康和舒适的休闲,如吸毒、赌博等,就没有任何伦理的意义,应当受到休闲伦理的谴责和抨击。
  二、愉悦与幸福愉悦与幸福,是休闲伦理的又一重要理念,它要求人们在进行休闲的时候,休闲的行为方式和休闲的内容要以能为自己和他人营造愉悦感为前提,保证其休闲行为不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不良的影响,并且能够有助于增进和加强人生幸福。愉悦包涵两个部分,一个是身体愉悦,它是指休闲主体在进行休闲行为、活动的时候,以身体的休闲为主要目的,使身体感到放松、愉悦之感,从而是休闲主体从繁重的工作生活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调节身体的各部分机能,使之得到恢复。另一个是指心理愉悦,它是指休闲主体进行休闲行为、活动时,要以能为自己和他人产生心理愉悦感为原则,心理上的愉悦是进行休闲活动的潜在目的,人们常常提出休闲娱乐的观点,却忽视了本质上是想身体上的放松以及心理的愉悦,个人心理的愉悦有助于促进个人在工作生活中保持积极的心态以及健康乐观的情绪,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幸福,作为人们对生活最直接的感触和评价,它并不是对某一次偶然的愉快和满足感觉所做的评价,而是人们经历过一段时间或对自己全部生活的整体评价。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需要的休闲文化生活并不是简单的补充精力或者是短时间内感到的愉悦,而是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能持久稳定的快乐状态,然而这种状态是人们感觉到幸福的重要特征。在真正的休闲生活中人们放松身体,调整心境,达到思想上的升华,然后才能体会幸福的真正含义。幸福的真正源泉来自于美德,而休闲是个人对美德的生活的一种休闲选择。同时,一个人的美德也是休闲所必须的因素。如果缺少美德,休闲文化就将导致社会的失序运行,即使人们忙于维护社会秩序也会丧失很多休闲时间。
  愉悦和幸福对个体和政府有各自的要求: 对个体而言,休闲需要量力而为。即使休闲行为能给个体产生巨大的愉悦感,也要量力而为。量力而为是指要求休闲主体根据自身的休闲条件,经济、家庭情况来适当的休闲,避免奢侈浪费和相互攀比。在当前的社会下,生产经营者通过各种方式,如广告、现场活动、媒体传播等等将奢侈的休闲观念推销给大众,认为地提高休闲的消费成本。而这种休闲需要往往不是休闲主体真正的自身需求,大多是盲目的攀比和虚荣需求,并且严重的渗透着生产者的利益。当休闲主体失去了自己的主观休闲意识,盲目的附加于奢侈的休闲,那么休闲便成为了商业活动的附庸。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和家庭条件,懂得量力而为的理性消费,才能享受到满意的休闲生活。
  对政府而言,政府有责任引导人民群众往健康、正常的休闲道德思想。政府对于人民群众的休闲建设要上升到社会建设层面,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据现有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科学规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休闲文化。不同地区的政府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休闲服务的建设。一方面要注重大众的休闲现状和休闲需求,另一方面要遏制恶劣休闲行为的蔓延。倡导合理的休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进行大众休闲的引导,早日构建和谐的休闲社会。
  三、低碳与环保低碳与环保是生态和谐的内在要求,更是休闲伦理的基本理念。社会的发展,将人类推进到了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时代转折的时期。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与之相应,在生活层面,倡导和践行低碳生活,已成为每个公民在建设生态文明时代义不容辞的环保责任。低碳与环保是实现生态和谐的重要内容及其有效保证。
  生态和谐,即要求休闲主体在进行闲活动,与自然环境发生关联时,保证其行为及后果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倡导人顺应回归自然并积极使人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相协调。它具体表现为,在具体的生态环境中,暂时不以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来处理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忘却人类持有的、以人类为主体中心的固有思想,体悟自然并融入自然,使身心处于和谐松弛的状态。美国着名的休闲学专家杰弗瑞·戈比就说: “从美学的角度上看,如果空气更加清新,树木不再被砍作木柴,机动车和大货车不再制造大量的噪音和尾气,环境不再因为人类的能源消费而发生大的变动,那么社会休闲活动的质量将在这种环境下得到很大的提高。”
  休闲伦理的生态内容是随着时代进步和思想发展逐渐形成的。回顾人类关于自然思想的发展进程,大致经历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向生态整体主义过渡的转向。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快速的进步和物质的不断丰富,自然环境却在日趋恶化。这种变化的事实也显示着,和谐的生态自然环境在休闲质量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休闲伦理规范的生态内容反映了人与生态环境的道德关系,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人们休闲理想,合理引导健康科学的休闲行为,提供了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如今,在郊区和乡村出现了“农家乐”、“生态游”、“郊外游”热潮,城市里的度假村和各种户外运动休闲日新月异,这无不昭示着人们越来越强烈的回归自然的渴望和意愿,也对自然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和休闲管理者应顺和并尽量去满足这一心理趋势。就政府而言,应确立宣传符合新时代的休闲伦理价值标准,充分发挥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的导向功能,正确处理休闲者及其在生态环境中的休闲伦理关系,使人们的休闲活动与大自然的规律相一致。
  休闲管理者应平衡经济利益和生态效应的二者关系,重视生态环境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不只依人的主观意愿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而是要按照区域的长远的生态协调发展的愿景,进行合理的有节制的开发。适度地发展休闲资源,保持休闲地的自然环境。了解休闲资源的承载力,主动地将游客限制在承载范围内。
  作为休闲主体,也应加强环保意识和道德观念,以一种平和的姿态与自然环境共处,爱护大自然和生态环境,尊重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自觉履行生态伦理道德规范的要求,主动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使之生态系统处于一种自然、和谐的状态。同时,很多时候休闲者也是消费者,因而倡导健康文明的休闲消费观也是休闲伦理规范中蕴含生态内容的重要方面。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限度,超出这个度就会破坏事物内部的系统平衡,也会破坏事物与外部事物环境的自然和谐关系。1992 年制定的《21 世纪议程》就明确提出,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的环境恶化是当今地球所要应对的最严重的国际问题之一。其实,合乎生态的休闲消费就是可持续消费,包括适度消费、文明消费和绿色消费。休闲者在进行消费活动时,应反对不合理的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而应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为第一要务,遵守文明休闲者的行为准则,通过生态休闲达到自我完善与发展的目的,尽量使休闲者的休闲行为符合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努力实现自我与生态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四、优美与高雅优美与高雅是休闲伦理内在必然性的要求,也是休闲伦理主体应有的价值追求。优美是指行为或举止能够展现主体的审美情趣并且恰到好处,高雅是指行为或举止能够展现主体高尚的道德气质和道德情操。休闲生活需要优美更需要高雅来提升品位,凸显境界。人们在休闲活动中,需要追求优美高雅的格调,以此来培育自己的审美情趣,陶铸自己的高尚品质,发展自己向善向上的能力潜质,使休闲成为美化生活点染生活和提升生活的重要方式,促进人自由、和谐的不断完善的全面发展。休闲伦理与优美是人不同方面的需求,都是对人本质力量的肯定,是人自我实现的方式。它们既对立,又统一互补,两者有着共同的精神指向———自由。
  许多的休闲理想与境界,实则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伦理美学意蕴与韵趣。我们必须从优美的视野来揭示并引导休闲伦理。而要在休闲活动中领受优美,需要满足一些条件。作为客观条件的休闲时间,作为休闲主体自由无束的心灵状态构成了休闲美。中国传统休闲伦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注重家人亲属之间的团圆,重视血缘亲情和家族和睦,以及共享天伦。在喜庆节日的时候,亲友们从各地赶回来与亲朋好友团聚,特别是在春节和中秋节,这两个节日更为明显。形式上,在节日团圆之际亲朋好友按照传统的节日方式来庆祝,增进相互的感情,例如除夕夜的年夜饭、春节的团拜、中秋的赏月等等。情感上,由于对团圆的重视,人们的情感会相互渗透,形成以家族式的快乐扩大化。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高尔基曾说: “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这是一个颇有前瞻性的预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比以往更易摆脱世俗功利事务,休闲自主时间也在不断增加。人们追求的不再是能否休闲,而是如何过上高质量高品位有深度的休闲生活。美国休闲学家托马斯·古德尔认为,休闲“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是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尺,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生命状态,是与每个人的生存质量息息相关的领域”。
  从中可以看出,休闲活动不只是简单的放松娱乐,更是与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紧密结合。它对于健康全面人性的建构,丰富充实人生的筑立,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虽然客观上可支配的时间增多,可人们并没真正领受到休闲的本质和精神内核。多是沉溺于永无止境的消费物欲漩涡中而难以自拔。针对这种情况,北大学者陈平原就引出两个休闲的新概念,一个是深度旅游,一个是诗意的栖息。休闲的这种时代情势显示着审美在当今休闲伦理规范中的地位日益突显,这也要求着文化艺术工作者和政府积极加大对休闲艺术的研究,引导人们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使审美在人们的休闲活动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休闲活动作为一种与社会相关联的个人行为,人们的休闲活动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它具有经济性的属性。但是休闲活动亦具有文化艺术属性,它更是一种需要自身体验的人生境界。追求休闲方式的丰富多样性、休闲内容的精神深度性是人们共同的目标。因此,为顺应满足人们这种心理趋势,应该加大推广对人们的休闲教育,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素质和休闲意识。以人的价值为起点,积极建立以审美艺术为指向的现代休闲机制,统筹合理的休闲规划与开发,倡导生态自然的可持续休闲,使休闲活动更好地切合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基本休闲伦理规范。
  [参考文献][1]吕不韦. 吕氏春秋全译[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2]丁鼎. 礼记解读[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美]杰弗瑞·戈比等. 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 马慧娣等译.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2000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zhexuelunwen/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