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在预防暴恐事件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19-10-31 来源:刑法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刑法论文】

摘要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包括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随着冷战和两极对抗的结束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战争威胁呈不断降低的趋势,而诸如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尤其是自 2013 年以来“,东突”组织的恐怖活动对我国经济和政治生活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2014 年 4 月 27 至 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期间,提出“对暴力恐怖活动,必须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先发制敌,露头就打,打早、打小、打苗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铁的手段予以毁灭性打击”的反恐指导方针。5 月 28 日至 29 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于北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作为当前斗争的重点,大力提高群防群治预警能力,筑起铜墙铁壁、构建天罗地网。”5 月 31 日,孟建柱在反恐怖工作专题会议上指出:“要创新情报工作体制机制,下大力气提高预警发现能力,坚决把暴力恐怖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从中央到地方,预防和打击暴恐事件已成为共识。

  防患于未然,通过预防工作避免暴恐事件的发生是最好的危机管理方法。本文从恐怖主义的含义、历程、发展趋势入手,通过分析我国恐怖活动的特点,提出恐怖活动的相关预警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为预防暴恐事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恐怖主义。

  (一)恐怖主义的含义。

  恐怖主义,英文名称 Terrorism,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最初特指雅各宾派掌权时期,左派政府对革命党人所采的肉体消灭和武装镇压的威慑政策。①在雅各宾派失势后,恐怖主义和恐怖分子逐渐成为了贬义词。

  如今,恐怖主义是指团体或个人以政治和社会原因为动机,以制造恐怖为手段,威胁不特定人群或设施安全的暴力活动。

  (二)恐怖主义的发展历程。

  虽然最初的恐怖主义并不具有理论色彩或者政治色彩,但是其从诞生之初就具有了暴力性和破坏性的特点,并且随着其对社会公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威胁的与日俱增逐渐具有了贬义的色彩,饱含着正义对邪恶或恐怖行为的斥责。

  现代恐怖主义的发展大致上分为三个过程:

  第一阶段是萌芽期,从 18 世纪末到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是以武力来反抗资本入侵的时期;第二阶段是形成期,从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两大阵营的对峙和冷战的大背景,为恐怖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武器的支持,尤其是从此时开始恐怖主义具有了国际性的特征;第三阶段是发展期,从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尤其是美国 9·11 事件的爆发,标志着恐怖主义从动机、形式、手段、目标等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具有了更大的破坏性和暴力性。

  (三)当前我国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新疆共有 359 人死于“东突势力”组织实施的暴恐活动。②2014 年 5月 6 日,《国家安全蓝皮书: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2014)》在北京发布,报告指出 2013 年发生在中国境内的恐怖袭击案件有 10 起,并呈现出新特点,如图所示:

  通过分析,2013 年发生的 10 起恐怖袭击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发动恐怖袭击的主体是“东突厥斯坦”民族分裂恐怖主义组织,袭击地点主要集中在新疆地区;第二,恐怖袭击组织对其成员主要以精神控制为主;第三,恐怖袭击基本上都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第四,恐怖袭击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特别是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针对国家政权象征的特点明显;第五,恐怖袭击目标有向外扩展的趋势;第六,暴力性愈发明显,使用爆炸装置的频率增加。

  2014 年 1 月 24 日,新疆警方处置新和县暴恐案件时遭投爆燃装置,6 名恐怖分子在实施犯罪时发生爆炸死亡,另有 6 人被击毙 5 人被抓,1名警察受伤;2 月 14 日,新疆乌什县发生袭警案件,2 名群众和 2 名民警受伤,警方击毙 8 人抓获1 人,3 名恐怖分子在实施犯罪时自爆死亡;3 月 1日,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暴恐事件,造成 29 人遇难 143 人受伤;4 月 30 日,乌鲁木齐火车站发生恐怖袭击案,造成 1 人死亡 79 人受伤;5 月 22日,乌鲁木齐公园北街早市发生爆炸事件,造成43 人死亡 94 人受伤。

  截止 5 月,报道的暴恐案件已有多起且其造成的伤亡人数已经超过了 2013 年全年的总和,我国的暴恐事件呈现出从新疆向全国蔓延、针对无辜群众、高伤亡等新特点。

  二、层次分析法在预防暴恐事件中的应用。

  恐怖主义从广义上来讲是一种社会危机。政府和公安机关作为对社会安全负有主要责任的部门,对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置危机有不可推卸的职责。

  危机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斯根据危机演变过程的时间顺序提出了被称为“4R 模式”的危机管理框架图,即减少(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暴恐事件作为“危机管理”的一种,也可以按照危机管理模式来进行预防和打击活动。

  但是“4R 模式”的提出并没能将危机管理细分量化,不能准确把握暴恐事件的全过程,只有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才是危机管理真正应用于实务的钥匙,尤其是暴恐事件所独有的特点更需要定性量化。因此,可在危机管理中加入层次分析法,将暴恐事件的诱因分层次研究,查找威胁因素,制定相应指标体系,“先发制人”,努力将恐怖主义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

  层次分析法运用专家经验设置指标体系,通过加权运算计算暴恐案件发生的概率,用一致性检验判断专家意见,为解决特殊环境下的多目标、高风险的活动评估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一)层次分析法的含义。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由T.L.Sauty 于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一种多指标、多方案的综合比较方法,是指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决策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将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视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者准则,进而再分解成若干个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为优化决策提供建议的系统方法。

  (二)层次分析法所做的预防暴恐事件的模型。

  根据危机管理的“4R”模式,把暴恐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归纳为征兆期、爆发期、延续期和恢复期四个过程。

  征兆期,即有情报或者线索显示暴恐事件有发生的可能。

  爆发期,即恐怖分子实施了暴恐行动。

  延续期,即暴恐事件的影响延续,后续处置活动展开。

  恢复期,即暴恐事件已经完全解决。

  鉴于暴恐事件的特征,征兆期是预防和控制恐怖事件的关键时期,结合层次分析法,提出了如下参考变量:

  1.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是爆发暴恐事件的外部环境。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暴恐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产生和发展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恐怖活动的时机、规模和方式。因此,暴恐事件发生的外部环境主要分为国际恐怖主义的活动、恐怖组织资金的流动和恐怖组织人员培训完成情况。

  国际恐怖主义近期的活动特点和活动规律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恐怖主义组织的活动方式,并为其提供了借鉴,呈现出一定的共生关系,因此本篇论文把国际恐怖活动的影响列为变量之一,即 D1.

  恐怖活动的组织、实施和逃逸,一方面需要教义的宣传或者洗脑等精神方面的支出,另一方面需要活动的组织、工具的准备、目标的选择等物质方面的支出,因此,预防暴恐事件需要严密的监控恐怖组织资金流或者异常的大额资金交易,列为变量 D2.暴恐事件的爆发需要一批实施者,近年来,实施者呈现出越来越专业化、破坏性越来越大的特点。暴恐事件的实施者,一方面精神上被高度“洗脑”,另一方面行为上受过严格的体能或者爆炸等专业知识的训练,即从心理和身体上都要经受过培训。因此,恐怖组织人员培训情况,是考察恐怖组织近期是否会有恐怖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列为变量 D3.

  2.内部风险。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部风险是爆发暴恐事件的主要原因。暴恐事件发生的内部风险征兆主要有:突发的自然灾害或者严重社会治安问题引发的民间流言蜚语、经济或者政治问题引发社会闲散人员的频繁聚集、警务运行机制的弊端及执法人员的能力问题等因素。

  民间的流言蜚语一方面可能反映出当前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在,如果这种矛盾经过境外恐怖势力的煽动就有可能成为恐怖活动的借口,因此,关注民间“流言蜚语”,注意社会治安面信息采集和矛盾疏导,也是预防暴恐事件的重要手段,列为变量D4.

  人员的非正常聚集或者流动是暴恐事件爆发的前兆之一,经过培训的恐怖主义分子在实施恐怖活动前需要对袭击目标进行选择,需要对实施活动的工具如爆炸物、交通工具、管制刀具或者枪支等进行准备,需要对逃跑路线进行规划,因此,关注相关重点人员的聚集或者流动是监控和预防暴恐事件的重要举措,列为变量 D5.

  警务运行机制的弊端简单地论述就是大量非警务活动的增多耗费了过多警力,使公安机关不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预防和打击犯罪等核心警务领域,并且警方之间缺少情报信息沟通和共享的渠道,加之个体素质之间的差别,存在着对一些可能爆发暴恐事件的苗头或线索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因此,及时改进和提高警务工作和警察的个体能力也是有效预防暴恐事件的重要因素,列为变量 D6.

  (三)预防暴恐事件的指标运算方法。

  以上列举了 6 个预防暴恐事件的变量,通过对其赋予一定的分值和简单的加权计算,并结合德尔菲法进行程序运作,对以上变量采取综合考量和匿名评测,最后把专家意见进行整合和剔除,对可能爆发暴恐事件的地点、场所、人员进行严密监控,以实现对暴恐事件的有效预防。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组织专家组和一线反恐怖活动公安民警对以上预防暴恐事件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对影响因素进行权衡后赋予一定的初始分值,如 D1影响因素赋予分值 X1、D2 赋予 X2 等,总分 100.

  第二,通过对预防暴恐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加权运算,如 B1=(C1+C2)/100*100%=(X1-D1 扣除的分数)+…/100*100%.

  第三,对计算出来的概率进行综合考量和匿名评测,剔除和整合得出最后结论,对于极可能爆发暴恐案件的结论通知政府和公安机关。

  第四,公安机关利用计算得出的结果进行重点监控和社会面布防,收集和整理情报,对可能爆发暴恐事件的苗头实行精确打击和有效控制。

  以上只是层次分析法在预防暴恐事件中的初步应用,具体到公安实务中,除了上述因素,还可以列举很多其他的变量,具体情况视地域特色而改变。

  (四)预防暴恐事件指标参数的评估对比。

  根据预防暴恐事件指标体系计算的参数,相对应地得出暴恐事件发生的风险指数,根据爆发的可能性及破坏程度分别列了 1-5 个等级,按照风险大小的排序,得出结果如下图:

  三、预防暴恐事件的其他策略。

  1960 年,香港警务处出版了一本《香港三合会》的内部研究书籍,通过大量的研究和信息的采集,香港警方掌握了三合会的所有仪式、切口和组织资源,并组织培训一线警员识别街面犯罪是否为黑帮活动。大量的研究保证了香港警方对有组织犯罪的精确打击,有力保证了香港的稳定。美国自“9·11 事件”以来,通过成立专门反恐机构---国土安全部、改革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加强和完善反恐立法、扩大警察权力、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有力控制了本土恐怖活动的发生。

  因此,借鉴国内外的经验,预防暴恐事件的发生既要有高层关注,提供法律支持和物质保障,如制定《反恐怖法》以威慑恐怖分子;又要有专家的智力支持,如大量以恐怖活动为研究方向的学者,研究恐怖分子所使用的方言、谜语、文字和联络方式;还要有公安民警的基层基础工作,如情报的采集、分析和研判等。

  四、结语。

  暴恐事件的预防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技术等多个领域,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而预防的成效又很难用可衡量的方式为人们所认知,因此,虽然预防为主一直是指导公共安全管理的原则之一,但是公安实务中并没有取得太好的成效,缺乏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缺乏成熟的研判机制。笔者受学识所限,仅提供了一条思路,仍需要各方共同致力于此项研究以有效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大伟。欧美警察科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515-533.

  [2]曹凤,宗恺。警务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272-275.

  [3]寇丽平。应对危机-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66-78.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falvlunwen/1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