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探讨

更新时间:2019-10-22 来源:语文教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

  生命是一切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和终极目标。人类首先具有自然生命,然后,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才能安身立命,生命教育具有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的双重意义。中国社会处于前所未有的重要转型期,社会问题千头万绪,公民的生存压力和工作压力巨大,生命个体的困境是经常遇到的。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的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展开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生命教育和强化生命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语文作为最具人文性的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及文学教育的同时也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职责。珍惜宝贵生命,树立生命意识是语文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教育必须具有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种责任。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把握生命教育的契机,及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在课堂内外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1]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赋予了生命教育以深刻内涵和宽阔外延。

  生命教育是指引导学生热爱珍惜自身的自然生命并通过有目标有步骤的教育过程,对个体生命进行系统化的生命意识的教育。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创造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的意蕴,释放生命的能量,追寻生命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引导年幼的学生从小珍惜时光、热爱生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面对着一个个鲜活、幼稚、可爱、单纯的生命,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在语文课堂上帮助她从小开始探求生命的意义,珍惜宝贵的生命,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热爱生命不仅仅是热爱自己的生命,还包括他人的生命和世界上其他的生命形式,比如动物、植物,甚至扩展到我们人类生存的共同家园。热爱地球、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是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

  一、阅读教学:融入生命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篇目都是风格隽永、文质兼美的生命教育佳作,比如《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夜莺的歌声》《地震中的父与子》《向命运挑战》等等。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选择适合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所反映的正是浓浓父爱与坚定信念创造了生命奇迹的题材。在举世闻名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伟大的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怀抱坚定的信念,百折不挠,历经近两个昼夜的奋力挖掘,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最后在废墟中救出了自己的儿子以及儿子的同学。阅读这篇课文时,教师应该启发诱导小学生在歌颂赞美伟大父爱的同时更深一层地挖掘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的主题。正是因为尊重和敬畏生命,才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因为文中的这些孩子都与小学生同龄,极易引发他们生命的共鸣。正是珍惜生命的信念,才使这位父亲焕发出惊人的毅力、希望和勇气,拼尽全力去拯救孩子们,使他们免遭地震灾难的吞噬。从这个故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一种真理---有自信和毅力的人就能在灾难面前生存下来。对生命的珍爱与认可,渗透在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四川汶川大地震时涌现出的那些救死扶伤的英雄人物的图片和视频展示给小学生,这样更能够给他们留下深刻的感性印象。

  再如《歌声》一课,教师应该特别抓住能够凸显主题升华思想的关键句进行阐释,即这篇课文的最后一句“是她,用自己的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通过这句话让学生理解歌声是怎样救人的,从而领悟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海里一边挣扎一边唱歌的顽强意志。正是她的歌声鼓舞了大家的勇气和力量,激励了落水者坚持自救,她的歌声也及时地引来了救生船。

  热爱生命的她,用歌声挽救了落水的人们。通过对这种主题的深化理解,小学生自然而然地发出赞叹和共鸣,这位乐观坚强的小姑娘热爱生命的价值观也就成为了小学生学习的楷模。

  小学语文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出发,从教材编排的实际出发,也要从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出发,甚至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常见的突发自然灾害出发,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让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小学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热爱生命的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生命教育的课文内容丰富、文体多样,图文并茂。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善于讲解教材内容蕴含的生命意义,富有创造性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使小学生耳濡目染并深入内心。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涵的积极因素来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力求把积极健康的生命观根植于小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引领年幼的小学生更加珍惜和敬畏生命,求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二、写作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内涵

  写作是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自我表达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体现,也小学生是认识世界、社会和自我,并进行个性化表述的重要方式。夏丏尊先生曾说:“写作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抒情、点缀和美化、装饰,而是进入生活本身的重要廊径”.由此可见,写作教学是陶冶小学生心灵的重要手段。生命教育是激发小学生培养珍惜生命的意识、提高生命觉悟,进而让学生拥有灿烂人生和美好生活的一种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写作热爱生命的话题,启发学生探究生命的价值、内涵和意义,对自然界的生命形态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追问和反思,进而培养自强不息的生命意识,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敬畏生命的思想高度。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生命活动和思想训练。“小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他们用自己的感官、心灵、意志、思维来表现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生命的体验的过程”.

  小学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思想状态,让小学生作文富有真切鲜活的生活气息和真实的生命感悟,让学生体验生命循序渐进、日新月异的过程。教师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关爱并促进小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培养小学生健全的心智、鲜明的个性、纯洁的心灵,高雅的情趣。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物、景,做到说真话、表真情、抒真感。小学生作文应当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生命活动的本真状态,只有忠实于生活的原生态,小学生才言之有据,言之有物,有感可发。从真情实感入手,展示真实的内心体悟,描述生命的丰富形态,让学生作文表达生命多姿多彩的原生态,这是小学生作文的必经之路。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也只有让作文贴近学生心灵,展示学生生活,让作文描画他们生命活动的真实轨迹,小学生作文才会有思想的含量和心灵的质地,小学生的作文才会渐渐成熟起来。

  作文就是用书面语言表现个性精神、抒发心灵感受的学习行为。“小学生的原生态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思维是异常活跃的,他们的表达难免幼稚肤浅,小学语文教师要呵护小学生作文的真情实感”.

  要让学生锻炼开放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畅谈具有个性化的认识感悟和心灵习得,不要用“标准的立意、标准的思维和标准的形式”禁锢小学生的鲜活思维,不要用僵化的思维惯性束缚孩子的表达,不要用千人一面的固定中心思想和主题表达扼杀学生的个性。小学生只有用稚嫩童言写纯真童心、童趣,才能突破僵化的既定模式,写出有感而发、灵性充沛、个性鲜明的优秀作文。习作很大程度上源于小学生对生命的感悟。

  他们从社会生活和影视作品中吸纳信息,形成自己的习作素材。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体验、去发现问题,书写保护自己生命和呵护他人健康的事情。一位农村小学生在作文中写下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上山打柴的小男孩,在山上不幸坠入山谷,当时疼痛难忍、遍体鳞伤,他知道要是不及时采取措施,不久就会有生命危险。他欲呼无人,可是他不想死,他想活啊!于是他用镰刀割下很多藤本植物编制了一个绳梯,他竭尽全力攀爬,最后终于脱险了,他终于通过自救活了下来”.这位学生能够用这样的故事(或许是虚构的)启迪自己:生命属于我们且仅有一次,只要我们珍惜自己的生命,你就会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下挽救自己。这是很好的生命教育题材。

  三、自主学习:增加生命教育元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主要体现在教学的讲解和讨论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对词语、句子和段落乃至全文的理解往往都可以渗入生命教育的话题。例如,着名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就能很好地作为审美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双重素材。海子的这首诗展现真诚和善意,给读者以温暖的感觉。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诗人,却在年仅25岁时卧轨自杀了。在进行作者生平简介时要告诉学生,如此优秀的年轻有为的诗人竟然仓促选择自杀,这是令人惋惜的。他年迈的父母至今仍然以泪洗面、度日如年,他们住在偏远乡镇上破败不堪的房子里,年纪老迈却要艰难稼穑,儿子早逝带给他们的是无尽的痛苦。那样的一个贫困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乃至一位着名诗人是艰辛的,从海子自杀带来的家庭悲剧而言,他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双亲。

  他死对自己来说可以一了百了,可是他的父母、亲人、朋友却要忍受痛苦。要透过对死亡的了解,使他们感到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旦逝去便无法追回,从而更加珍惜生命乃至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但深化了主题,而且起到了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的作用,同时也有效地实现了生命教育中情感目标的突破。

  教师还可以推荐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名作《热爱生命》以及中国当代诗人食指的名诗《热爱生命》,作为学生参照阅读的素材。通过阅读,告诉孩子们,正是知道了死亡不可逃避,活着才拥有了真正的意义。在面临疾病、意外,或者生命出现危机的时候,人有一种本能的求生欲望被无限地涌现出来。生命即将枯萎之时,活着哪怕一分钟,也是生命的意义所在。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苦难,苦难是一所大学,从中会学到许多人生的要义。感恩、珍惜并热爱生命,是一个人应有的生命态度。泰戈尔有一句诗,“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万物之中唯此长存,活着并经历苦痛,能做到这一点,便是胜利。诗人食指在《热爱生命》中写道:“我能顽强的活着,屡经挫败,决不轻从,活到现在,就是因为,相信未来,热爱生命”.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我们要像一株绿色的风信子,在春风中播撒,珍惜生命、共享人生,与天地同存。

  小学语文学科中蕴含生命教育的内容涉及到危险自救、战胜病魔、孝敬父母、救助弱者、集体主义等广泛内容,体裁多样,既有散文、小说,又有诗歌。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善于把握教材的精神内涵,融会贯通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的因素。“让小学生更多地感受生命是宝贵的、生命是美丽的,让语文教材内容更多地和学生的内心世界、人生体验密切关联,让生命之美与课堂同在,让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小学生心田,让每一个年幼的生命更加美好灿烂”.

  四、课外实践:贯穿生命教育主线

  生命教育的目标就在于教给学生扞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正能量,提升生命的品位,实现生命的自身价值。所以,关注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就构成了生命教育的内容。生命教育要培植小学生的生命情怀,也就是自我对生命的维护、接纳和珍视,是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发掘和升华,以及对整个生命世界的关怀与呵护。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这种生命教育的理念可以得到很好的延续和提升。

  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小学语文学科中一个综合性、辅助性的学习部分,其学习时空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室和教材,学习方式以学生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和实践为主。学习语文需要课堂内外结合,即“课内学知识方法,课外求自修发展”.

  小学生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后,教师要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课外阅读、影视欣赏和参观考察。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的变化和知识的增长,引导学生阅读与生命教育有关的课外书籍。通过阅读,引导孩子们摘录热爱生命的佳句,整理读书卡片,撰写读后感,力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生命教育与动漫卡通视频、儿童文学作品、人文教育、科普知识融会贯通,引导小学生在成长中向更高更深的阅读领域迈进,生命教育就能水到渠成。

  小学语文是生命教育的隐性学科,生命教育素材渗透在课外阅读教材的字里行间。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文本的内涵,指导学生声情并茂且深入地理解文本,感悟生命的意义。比如,小学生在学习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等课文后,教师可以及时向学生推荐阅读《张海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热爱生命》等课外书籍。还可以推荐学生看《泰坦尼克号》等影视作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让学生从这些身残志坚的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反省自身,进而懂得更应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让生命焕发出光彩。再如,课外阅读台湾作家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引导学生正确感悟时间、认识时间以及怎样对待时间。要让学生把珍惜时间珍惜生命付之于自己的行动之中。

  每一个生命都在社会大环境中生存成长,不断的学习和成长是生命维持的根本保障。生命是一个艰苦的成长过程,它要受到许多挑战,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教师要培养他们树立这种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是指引导学生热爱珍惜自身的自然生命并通过有目标有步骤的教育过程,对个体生命进行系统化的生命意识的教育。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创造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的意蕴,释放生命的能量,追寻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增强。生命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人格[J].基础教育参考,2005,(7)。

  [2]王明柱。呵护生命的成长---“生命化教育”随感[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6)。

  [3]叶伟良。构建塑造人的心灵的德育课程---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J].现代教学,2005,(4)。

  [4]冯建军。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生活[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4,(6)。

  [5]李政涛。追寻“生命·实践”的教育智慧---叶澜与新基础教育[J].中小学管理,2004,(4)。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1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