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在维吾尔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更新时间:2019-10-29 来源:语文教学论文 点击:

【www.rjdtv.com--语文教学论文】

  我国的语文教材建设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的历程。1980 年代,我国的语文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维吾尔语文教材也历经了几次改革。每一次改革都将被选入的内容与作品在教材中进行了调整。本文主要讨论本世纪以来被选入维吾尔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以及它被选入的理由与在维吾尔语文教材教学中的教育意义等问题。

  鲁迅作品自 1990 年代开始进入维吾尔中学语文教材,它的发展历程道路坎坷。近些年来,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等口号的号召下,语文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等均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个显着的例证就是维吾尔初中、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了。按新世纪以来的课程改革要求与素质教育的需要,维吾尔语文教材不仅选入了维吾尔优秀作家的作品,还选入了鲁迅这样着名作家的作品,甚至选入了外国作家的优秀作品。

  21 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时代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了。在经济与信息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里,它要求学生要掌握多种多样的知识、要有宽阔的视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学生的课程进行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事情。维吾尔当代着名翻译家托乎提·巴克把鲁迅的 26 部作品翻译成维文,介绍给了维吾尔作家。①在维吾尔文学中形成借鉴鲁迅作品与鲁迅作品研究高潮,同时还形成了把鲁迅作品按内容与教育价值选入维吾尔语文教材的良好局面。

  到现在为止,中国中学语文教学经历了多次的课程改革、其中 2000 年到 2005 年间审定的维吾尔初、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所占的比例较高。选入维吾尔初中语文教材的鲁迅作品有《药》《故乡》《孔乙己》等。选入维吾尔高中语文教材的作品有《阿 Q 正传》《祝福》等。被选入的鲁迅作品中小说占主导地位。初、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加强对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极为关键也是极其必要的。维吾尔语文教学中的鲁迅作品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与作用。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鲁迅作品选入维吾尔语文教材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被选入维吾尔语文教材的鲁迅作品在维吾尔语文教学中教育价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选入教材的鲁迅小说很容易被维吾尔族学生接纳,适合青少年阅读

  许多关于鲁迅作品在中学生的教学与教育问题的论文中都提出过鲁迅小说学生阅读理解比较难。他们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弄清作者的意思。鲁迅的有些小说理解还真有点儿难,不过也有他们感兴趣的小说。被翻译家用最简单、最容易接受的词和句子翻译成维吾尔语的鲁迅小说,选入维吾尔语文教材后,很受维吾尔学生的欢迎。儿童读物或者课程是实现儿童教育目的的重要内容。“儿童教育就是把儿童养大成人、使他们全方位地适应成人生活、这种适应不仅是顺应、而且是同化和创造”②。初中、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虽然不是专门为儿童写的儿童读物,但是像《故乡》中的“闰土”一样的儿童形象特别吸引维吾尔族学生。从儿童心理看,他们对新鲜的、与自己有关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故乡》中的“闰土”是一个记忆中的人物。小说中描述的关于“闰土”童年时期的经历及他的欢乐游戏特别符合儿童的特点。从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看,他特别重视儿童教育,他在好多小说中体现出封建制度对儿童教育的破坏。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儿童教育适合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儿童心理”③。从这一点来讲、鲁迅在某些小说中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思想主题都适合儿童的接受程度。

  尤其是在《故乡》中作者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容易接受的闰土和他的童年经历来表现出自己的写作目的。众所周知,鲁迅作品的写作方法是很独特的。从儿童心理看,他们对独特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在学习与认知过程中兴趣特别重要,这就直接影响到学习和认知的效果。选入维吾尔语文教材中的鲁迅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矛盾冲突都很独特。《故乡》《孔乙己》等小说中有儿童的形象特征。这些都会激发维吾尔族学生的学习热情。

  《药》《阿 Q 正传》等小说中情节结构有独特特征。比如小栓吃鲜红馒头的叙述给学生以恐惧的感觉,这种感觉在启发学生对该小说的阅读兴趣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维吾尔族学生在这种奇特叙述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考主题思想,还要思考写文章的途径。学习语文课程除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外还要探索作家的写作技巧,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特别重要。尤其是对维吾尔族学生来说,在语文课程中,学习别民族着名作家作品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维吾尔族作家同别民族作家在表达主题思想、塑造人物形象诸方面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辨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鲁迅的小说在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中的作用也是不能忽略的。人文教育是价值引导的教育。德国着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④强调人文性并把它体现出来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主要要求之一。“了解自己与别人,同情别人,爱与恨,美,梦想,人生观……等等方面构成人的人文性。”⑤维吾尔族学生在鲁迅的《祝福》中能同情像“祥林嫂”这样的人物的命运。通过《药》可以认识到并批判本民族封闭、落后的一面,树立为民族,为国家而努力学习等人文观念。

  二、有利于培养维吾尔族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

  新课程语文教学目标为“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规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⑥。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最活跃的时期,需要更大气、更深刻的思想激发。尤其是初中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力、辩证能力还没成熟,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加强对他们各个方面的教育,让他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帮助他们建立人生理想是非常重要的。对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心理上对不熟悉的东西更加感兴趣,如新鲜的人物形象和事物。鲁迅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人物。在小学阶段维吾尔族学生没有认识鲁迅与鲁迅作品的机会。在初中阶段虽然学生的心理还有点不稳定,但跟小学阶段比起来已经成熟多了。除学习本民族作家、作品之外他们还要学习汉语和外国作品,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选入维吾尔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对维吾尔族学生来说意味着宣传鲁迅与鲁迅作品。也算是维吾尔族学生了解鲁迅与他的作品,以及创作生涯的最好机会。

  鲁迅在《药》《祝福》《孔乙己》等小说中无情地揭露了本民族精神中的封闭、落后、愚昧、麻木状况。鲁迅这样大胆地揭露本民族劣根性说明他爱自己的民族、思考着自己民族的命运。从鲁迅在小说中对自己民族爱的方式、批判本民族愚昧的思想中,维吾尔族学生体会到鲁迅的民族主义精神。在这种民族精神的推动下他们也会思考怎么去爱自己的民族。与维吾尔传统教育形式相比,选入鲁迅作品的初、高中语文教材给维吾尔族学生带来新鲜感。语文教材中选入一些汉族作家、外国作家的作品不但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而且还给他们提供了掌握各种新知识的机会。这样一来维吾尔族学生不但可以提高维吾尔语文学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中文的文学素养。尤其是像《药》《祝福》《阿 Q 正传》等这样的小说,主人公的命运让学生思考改变他们命运的原因并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将来。钱理群曾经说过“鲁迅作品选读是现代思想文化的开创。接受了这样的基本教育、每一个中学生精神上就有了一个底、以后他们无论选择什么职业、做什么工作、都有了底气。”

  ⑦也有学者指出:“鲁迅的教育主张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理念、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⑧鲁迅小说的主题思想,儿童教育思想与人生哲理思想等多个方面都满足了教育部素质教育的要求。例如《药》《孔乙己》《祝福》等小说中表现的主题思想。通过鲁迅小说来对维吾尔族学生进行教育,促成他们对根本问题的思考,就相当于完成了当前素质教育要求一半的任务。

  三、有利于扩展维吾尔学生的文化视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⑨。

  遵循这一理念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加强维吾尔语文教学中像鲁迅这样的着名作家作品与外国作品的教学,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异族文化的窗户,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样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因此鲁迅作品的选材在维吾尔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语文学习的观点也产生了冲击,这才有了现今语文教材选材的重大变化。2001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课程目标中就有“关心当代文化生活、理解和尊重多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⑩的论述。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方法就是在维吾尔语文教学中加强鲁迅作品的力度。课程改革后初中维吾尔语文教材中有鲁迅三篇小说《孔乙己》《药》《故乡》。高中的语文教材中有《阿 Q 正传》《祝福》等小说。选入维吾尔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在扩展维吾尔族学生的视野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孩子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在科学与经济飞跃发展的世纪,时代对维吾尔族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学好本民族的文化课程,还要学习中华文化与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鲁迅作品选入维吾尔语文教材中确实是让维吾尔族学生了解本国优秀作家及着名作品的好途径。鲁迅作品的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可以帮助学生们掌握鲁迅时代的历史背景与汉族人民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生活困境等内容。比如: 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故乡》《孔乙己》等小说叙述儿童形象的故事及其描述“我”的童年回忆,童年没烦恼的美好时光等。作者这样的表现方法一方面吸引学生,推动他们的想象力,探索自己周围的写作材料,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检查本民族的文学中有没有这样反映 20 世纪维吾尔人民的生活习惯、思想意识、生活困境的作品。皮亚杰指出: “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儿童可以摆脱自我中心的视野。这是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辩论、讨论等活动来实现的。通过听取其他儿童的看法、同时对自己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以及体验他人针对特定概念的非逻辑型所做出的反应、儿童可以了解别人的观点和看法。”

  瑏瑡?从皮亚杰的观点可以看出,儿童的组合学习过程是他们学习的好办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可以学好知识,而且还能体会到如何跟别人沟通、交流等一系列技能。另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按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选入的鲁迅杂文《拿来主义》在维吾尔语文教材中的教育价值。鲁迅的这部作品不但在当时的社会上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对政治、经济飞跃发展的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变成了很普遍的事情。从“国外”拿来、学习他们先进文化的同时也被动“拿来”一些不良的东西。通过学习让维吾尔族学生了解到“拿来”的真正意义及到底应该怎么“拿来”? 为什么要“拿来”? 怎样学习别人等问题。特别是一个民族的发展,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国际交流、互相学习。让维吾尔族学生认识到一个民族要想发展,保护民族文化的同时还要学会“拿来”别人的优秀文化。在高中阶段让他们明晰这一点对今后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这部作品对他们来说起着方向性的作用。虽然鲁迅作品在维吾尔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很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难免许多困难。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鲁迅部分小说的语言过于精粹,有些语言来自中国古代诗词,这些句子和词被翻译成维文后还是很难理解。这种情况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加上教师的文学素养不高以及程式化的教学方式,这些都影响到鲁迅作品教学的效果与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而言之,不管是之前被选入的鲁迅作品还是最近选入的鲁迅作品都对维吾尔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起着积极作用。

  注 释:
  ① 苏来曼·克依木: 《鲁迅翻译思想对翻译家托乎提·巴克的影响》,《鲁迅研究月刊》2013 年第 4 期,第 33 页。
  ② 刘晓东: 《儿童教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年版,第 95 页。
  ③ 张小平: 《从鲁迅作品看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江西教育科研》2005 年第 5 期,第45 页。
  ④⑥ 贺卫东: 《新课程. 新教材. 新鲁迅———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鲁迅问题分析》,《上海教育科研》2012 年第 7 期,第 68、68 页。
  ⑤ 阿不都卡德尔·加拉里丁: 《认同、自我与视野》,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年版,第176 页。
  ⑦ 钱理群: 《和中学老师谈鲁迅作品教学》,《鲁迅研究月刊》2012 年第 1 期,第 5 页。
  ⑧ 黄红春: 《论鲁迅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南昌大学学报》2005 年第 5 期,第158 页。
  ⑨⑩ 杨笛: 《初中语文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 年第 1 期,第 67、67 页。

本文来源:http://www.rjdtv.com/jiaoyulunwen/1798.html